法兰西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二期 [复制链接]

1#

韦桑岛海战

(一)年的天灾和人祸造成的粮荒让法国陷入饥谨,他们不得不依赖从美国的粮食进口。法国对英国宣战后英国宣布对法国实施包括食品在内的贸易禁运和封锁,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的雅各宾派斥巨资从美国购买一个船队的粮食,这支船队与美国弗吉尼亚的运粮船队有10艘商船,其中一部分运载着法属西印度群岛的货物有咖啡、糖等。法国货主们想趁国内物价飞涨大捞一笔,其他大部分装载的是美国小麦。船队由2艘战列舰和艘巡洋舰护卫,于4月2日从诺福克和巴尔的摩起航,另一支由内里海*少将指挥的5艘战列舰艘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将与他们在大西洋的一处秘密地点会合。为了确保这支船队安全返回法国的布列斯特舰队也开始准备起来,年底在美国的英国间谍就不断的将法美运粮船队的情报报告给皇家海*,在接到有关运粮船队的情报后皇家海*也展开行动企图让法国断粮。4年5月2日绰号“黑迪克”的理查德.豪海*上将指挥他的皇家海*海峡舰队主力(4艘战列舰15艘辅助船只)从斯皮德海德起航,护送艘商船通过英吉利海峡。5月4日8艘战列舰和7艘巡洋舰从海峡舰队中分出,其中2艘战舰伴随商船队,其余6艘在蒙太古少将的指挥下前进到费内斯特角附近时发现一支法国舰队正在集结。他立即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给豪勋爵,豪不敢怠慢而率领其余的26艘战列舰和7艘巡洋舰前往确认。

(二)5月5日豪率舰队抵达乌桑特岛,派遣巡洋舰监视布列斯特港,不久巡洋舰报告有25艘法国战舰在港口集结。豪估算着运粮船队应该快要到达,只是不清楚具体方位航向,于是率领舰队巡弋比斯开湾,希望能撞大运。5月16日布列斯特舰队指挥官海*少将维拉莱.乔伊斯指挥26艘战列舰试图突破英国封锁线出海接应,圣安德烈也一同出航。罗伯斯庇尔给他们的命令是必须保护粮食船队,否则提头来见,而战争委员会给他们下的命令却是保护战舰。这26艘战舰中有艘配备门炮、1艘配备门炮的巨舰,5月17日会天大雾,布列斯特舰队巧妙的利用天气也利用这十几天英国人的麻痹大意,成功的突破布列斯特外海的皇家海*巡洋舰组成的封锁线挺进大西洋。5月19日68岁高龄的“黑迪克”豪海*上将在得到巡洋舰队的报告后指挥皇家海*海峡舰队主力前往布列斯特外海探察发现锚地空空如也,法国佬真的跑了,豪断定法国舰队必然是前往大西洋的某处集合点与运粮船队会合,于是毫不犹豫的率领舰队向西追赶。

(三)5月28日当敌对舰队互相发现对方时维拉雷特·乔尤斯在试图把豪引诱到北方的时候,把他的运粮船队调到南方,接下来两天豪的26艘战舰与维拉雷特·乔尤斯的26艘战舰(战事结束前已加强至0艘)在雾气弥漫的天气中发生零星战斗。28日早上6点佩兹利在其旗舰柏勒罗丰号接收到巡洋舰四轮车号的旗号,发现可疑船队航向东南。很快它发出第2个旗号,可疑船队航向西南南。然而在随后的个小时里佩兹利的机动舰队没有收到任何的信号,这4艘战舰依旧保持着航向东南行驶。到9点时柏勒罗丰号的瞭望员也发现远方海平面上风位出现的可疑舰队,并接近那支可疑舰队以统计对方的数量。柏勒罗丰号的瞭望员统计出对方有艘战舰,辨认出其中的2艘为战列舰,三色旗在舰尾飘扬。下午时英国舰队的先导舰已经赶上法国舰队的后卫分队,距离一英里时英国舰队打响本次海战的第一炮,也打响英国对法国的革命战争及与其后的拿破仑战争的第一炮。战斗主要在74门炮的贝勒罗丰号与门炮的革命者号之间展开,到晚上8点时能见度越来越差,豪勋爵意识到自己将无法与其他舰长保持旗语联系,而期待的一场舰队决战也化为泡影。这天夜里受重创的法舰革命者号成功摆脱英国战舰的追击,在那艘被大胆号击伤的74门炮舰的护送下安全的返回布列斯特,被法国人击伤的大胆号也脱离英国舰列独自返回英国进行修理,第一次火力接触在夜幕中告一段落。到了这个阶段维拉雷特通过他的巡逻护卫舰知道粮食船队已经很近,于是故意把他的舰队带到西边,希望能把豪从重要的粮食船队中引开。

(四)早上9点半两支舰队进入射程,战斗持续超过4小时,中午12点半混战中许多英国战舰各自为战,穿越阵线也停顿了下来。豪勋爵升起信号旗下令其余的战舰向自己靠拢完成穿越,但这条命令受到误解,穿越过程被执行的拖泥带水。英国舰队冲向法国战线时柏勒罗丰号位于战列的前卫第2位,最前面的是恺撒号,当他们接近法国战列线时莫罗上校的恺撒号在很远的距离就开始射击,接近法国战列线时突然撤退,这使他事后倍受批评并被送上*事法庭。恺撒号的退出意味着正在接近敌阵的柏勒罗丰号成了敌人前卫集火打击的目标,据霍普舰长说:“我们在冲上去的时候遭到敌人前卫分队-4艘战舰的猛轰。”其后甲板上暴露在外的指挥官们成了法国人的活靶子,顷刻间后甲板就被加农炮和毛瑟枪的弹雨覆盖。英国战线的第七艘战舰“防御”号成功地切断法国战线,在攻击左右舷两个对手的同时防御号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困境,因为它身后的那些战舰没有正确地跟上来,这使得它很容易受到一系列船只的攻击。于是它与敌人开始一场激烈的交火,很快就失去所有桅杆,但仍在坚持战斗。

(五)夏洛特皇后号从拥有门炮的蒙田号和80门炮的雅各宾号之间穿越,两舷同时开炮,以猛烈的纵射将两艘战舰都打成废船,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放倒蒙田号多人。布伦瑞克号下层甲板的炮窗被人民的复仇者号舰体挡住而无法开启,情急之下炮手们只能在零距离先把自己的炮窗轰掉。渐渐的射速是对手两倍的布伦瑞克号取得优势,压制住对手顽强的抵抗,打哑一个又一个炮眼。最终经过4小时的苦斗人民复仇者号的火力全灭,当它的桅杆轰然倒下时布伦瑞克号成功地将两舰分开,“人民复仇者”开始下沉。Culloden号和Alfred号赶紧放出救生艇,在它沉没前包括其舰长在内一共救起10人,而人民复仇者号的战旗则至始至终飘扬,伴随着00多位勇士一起沉入大西洋底。英国人的前卫舰队表现的并不好,没有完成穿越按照传统模式在占据上风与法国前卫舰队交火,唯一贯彻豪的混战思想的柏勒罗丰号也由于失去行动能力而撤退。战斗的核心是两*中央和后卫,虽然豪的命令很明确但是手下的舰长们毕竟有十几年没打过大仗而表现的参差不齐,一共只有7艘战舰完成穿越,在英国的后方舰艇中只有两艘冲破法国防线。

(六)此战的胜利是英国海*重新掌握制海权的标志,也是一次大胆的战术创新。豪放弃自第1次英荷战争期间就开始使用的线式战术,摆脱《永久作战条令》的束缚,大胆的采用近距离快速穿插的混战方法收到奇效。虽然他的手下们对新战法还不适应,导致他精心导演的歼灭战成了击溃战,但是这种“混成战术”的威力已经显现出来,新的战术也影响年轻一代的皇家海*将领。天之后法国运粮船队才赶到会合点,多亏他们槽糕的航行技术避过一场兵祸。此时豪和乔伊斯都已经撤走,运粮船队也安全的通过这片海域,最终抵达布列斯特。作为战役胜利者的豪获得荣誉和伯爵的头衔,作为战役的失败者损失7艘战列舰的维拉莱.乔伊斯引开皇家海*主力,保全最重要的运粮船队,因此没有受到惩罚,还在7月份时晋升海*中将。事后他自嘲道:“当英国舰队司令为整理战利品而自乐时我挽救船队,也保住我的头。”

阿布基尔海战

(一)拿破仑的舰队于8年5月19日抓住皮克斯准将麾下英地中海舰队土伦封锁队撤封前去补给的40个小时,从土伦起航在利古里亚海迅速前进,并在热那亚集结更多的船只。随后于6月7日沿撒丁岛海岸向南航行途经西西里,6月9日到达马耳他。正当拿破仑驶往马耳他时皇家海*一年多以来首次重返地中海,海*部对法国在地中海沿岸的准备工作的报道感到震惊,他向驻扎在塔古斯河的地中海舰队司令发一份急信要求派遣一个中队进行调查。这个中队由三艘战列舰和三艘护卫舰组成,被托付给海*少将霍雷肖·纳尔逊爵士。6月22日晚纳尔逊的舰队在没有意识到他们离目标有多近的情况下超过缓慢的法国舰队,在直达的路上纳尔逊迅速赶到亚历山大,发现法国没有在那里。纳尔逊怀疑拿破仑将前往君士坦丁堡,于是命令英国舰队向东北,于7月4日抵达安纳托利亚海岸。一无所获后向西返回西西里,于7月19日到达。

法国舰队的先头于6月29日傍晚抵达亚历山大港,当亚历山大港被证明不足以容纳他的舰队时布吕埃斯召集他的船长讨论他们的选择,拿破仑命令舰队停泊在阿布基尔湾,其余的船长同意在海湾内的一条战线上抛锚是对抗纳尔逊的最有力的策略。纳尔逊在7月末才最终意识到法国人可能会去向哪里,追悔莫及的他饿虎扑食般地冲向亚历山大港却扑了个空,虽然最初对法国主要舰队不在亚历山大感到失望,但纳尔逊从运输船的存在就知道它们一定在附近。8月1日14时英国皇家海*的瞭望员报告说法国人停泊在阿布基尔湾,一场大战在即将开始。

(二)8月1日中午正是午饭时间,纳尔逊指挥的英国舰队发现停泊在阿布基尔的法国舰队,14时0分纳尔逊观察一下信号旗,随即发出准备战斗的信号。自从与拿破仑在埃及登陆后法国海*上将布律埃斯本想前往科孚岛或返回土伦,但遭到多数将领反对,于是他决定前往阿布基尔停泊。阿布基尔是一个亚历山大东南5英里的海湾,呈长方形,长达50英里,一端靠罗塞塔不远,与尼罗河两个河口中的一个相连。由于常年从尼罗河口冲涮下来泥沙淤积,整个海湾内到处是浅滩暗礁和曲折的水道,对于不熟悉近岸水情的船只来说阿布基尔是一个陷阱。布律埃斯在海湾入口处的一个小岛上布置一个炮群,架设4门大炮和1门从*舰上卸下的巨型短炮以加强对海防御。全部法舰排成一字纵队,在海湾内沿北偏西、南偏东一线停泊,中央和后卫是较强的*舰,较弱的前卫则可以得到岸炮的掩护。法国舰队尽量靠近浅水区,所有舰艇放下上桁且不必挂帆,这虽然使舰队丧失机动力但也有好处,放下帆桁后打起仗来就不必担心落入的帆桁伤人。布律埃斯的战术有一个重大缺陷,他认为任何企图接近的敌人都会面临从陆上吹来的强风,而实际上地中海的风向是变化无常的。布律埃斯把他的舰队变成一个浮动堡垒,他们背倚海滩,这位海*中将仅命令濒海一侧的火炮保持战斗状态,其余人员可自由活动,这样总数拥有门火炮的法国舰队就只有一半火炮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布律埃斯自恃有岸炮支援而放松纪律,法国水兵可以随意上岸游玩像一盘散沙。

(三)在阿布基尔发现法国舰队后纳尔逊召开战术讨论会,这是他的一大发明。以前的海*指挥官只限于相互之间讨论问题,司令官通过信号旗给各舰下达命令。纳尔逊改变这一惯例,他更倾向于与舰长们直接讨论战术,以便让每位舰长都对作战计划心中有数。长期的作战经验告诉纳尔逊仅靠信号旗指挥战斗是多么的不可靠,因为这种旗帜很容易产生误解,从而给整个战斗造成灾难性影响。年9月5日托马斯·格雷夫斯海*中将的英国舰队在切萨皮克湾遭遇约瑟夫·戴格拉斯海*少将的法国舰队,英国人本来占尽战术优势,一半法国水兵正向岸上运送物资,却因为格雷夫斯机械地挂起"成单纵队行进"的信号旗而丧失机动性。本来在劫难逃的戴格拉斯反而占上风重创英国舰队,正是这场失利使得孤立无援的康华利所部在约克城被歼,从而彻底改变美国独立战争的结局。在后来的战术检讨会上格雷夫斯质问指挥后卫的塞缪尔·胡德爵士,为何不机动作战,逼近敌人攻击。胡德回答说:"因为单纵队的信号高于一切。"纳尔逊深知这一弊端,因此他一贯充分发挥舰长的独立作战能力,舰长们可以不必等待旗舰悬挂信号旗,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自行决定攻击敌人的最佳时机。

(四)由于长期的合作让纳尔逊与各位舰长亲如兄弟,称他们为"一伙精干的兄弟",这些舰长们桀傲不逊却对纳尔逊非常尊敬,他们组合成一个相当奇怪的整体。旗舰"先锋"号的舰长爱德华·贝里爵士是一个质朴而单纯的人且性情暴躁,只知服从命令;"亚历山大"号的亚历山大·鲍尔则是一副学者派头,喜欢夸夸其谈;"提修斯"号的舰长拉尔夫·米勒是北美亲英分子的后裔,有着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卡罗顿"号的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是伦敦面包商的儿子;"歌利亚"号的托马斯·弗列一个圆脸的威尔士人,他最喜欢的就是在精致的办公桌后津津有味地阅读淫秽小说;"快速"号的本·哈洛韦尔是一位暴躁的水手,曾用拳头平息一场兵变;"热诚"号的萨姆·胡德则是一名巨人,站在甲板炮下时身体都站不直。正当纳尔逊开会研讨作战方案的时候法国瞭望哨发现英国*舰,但布律埃斯更关心的是阿拉伯人是否会趁火打劫,他命令一些水兵上岸挖井、征集粮秣以对付贝督因人可能的袭击,每艘*舰都派出25个人上岸保卫安全,小艇也都派出去。结果战斗开始后这些人大多没有回到船上,布律埃斯估计谨慎的英国人不可能冒险进入港内,英国战列舰吃水超过0英尺。而且天色渐晚,冒险进入不熟悉的港湾,显然非明智之举,因此他判断纳尔逊只会在港外搦战或是进行封锁。布律埃斯的想法得到参谋长安东尼·冈多姆海*少将的支持,但遭到大部分将领的反对,海*少将布朗基·迪恰耶拉认为株守港内必定全*覆没,建议立即起锚驶往公海,依仗较快的航速与英舰周旋,但布律埃斯不愿冒险在海上与纳尔逊周旋。从理论上讲他的舰队在锚地上,可以得到岸炮支援,应该占有优势。于是布律埃斯摆出一个传统阵势,全体*舰分为前卫、中央和后卫三部分,列成圆孤形。

(五)前卫由坐镇"富兰克林"号战列舰(74门炮)的布朗基·迪恰耶拉海*少将指挥,包括"战士"号、"征服"号、"斯巴达人"号、"朔风"号、"人权"号、"君主"号;他们后面是布律埃斯亲自指挥的门炮的"东方"号和4艘战斗力较弱的巡航舰;后卫由"雷鸣"号、"博爱"号、"纪尧姆·特尔"号、"统帅"号、"骁勇"号组成,由坐镇"纪尧姆·特尔"号的约瑟夫·维尔纳夫海*少将指挥。然而出乎布律埃斯预料的是纳尔逊却是一位有着强烈进攻精神的将领,他的信条是越快进入战斗越好,虽然对阿布基尔的水情不甚解,但他却本能地坚信能找到一条接近敌舰的航线。英法双方的力量对比几乎相当,各有1艘战列舰,法*有1万人、门火炮;英*人、门火炮。尽管如此但纳尔逊确信一旦进入射程后英*将能粉碎法国舰队,他的作战计划是集中全部*舰攻击法*的前卫和中央,他判断仍然执行旧式战术的法*后卫将不可能机动增援前卫的船只,另外强烈的逆风也阻挡着他们的行动。事实上阿布基尔海战中双方司令官的精神状况都不理想,布律埃斯因为痢疾导致腹泻、身心委顿,而纳尔逊则受到牙痛的困扰躺着舱室中一筹莫展。在那个时代海战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是一桩烦心事,由于火炮主要分布在船舷两侧,因此指挥官会把战舰排成一线长列以利于发扬舷侧火力。这样的作战对舰船的适航性和火力的要求压倒一切,只有大型的盖仑型风帆战舰可以长时间可靠的保持在队列中,因此这种装备二到四层甲板、70门以上火炮的战舰被称为战列舰,比较小而快速且用于侦察、袭击和通信的战舰则被称为巡航舰。当时的炮弹还是实心球形炮弹,因而爆炸力有限,战斗往往长时间难分胜负,多数情况下战斗力比较强的一方会把对方击退。因为炮弹形成的破口较小,*舰上都带有木匠,一旦漏水立即修补。除非运气好,否则击沉一艘战列舰其实相当困难。

(六)英国人与法国人对海战有着不同的理解,自从路易十六以来法国*舰在航速上占有优势,因此奉行机动战术,发明专门攻击对方索具和风帆的铁屑弹。法国炮手瞄准时通常选择较高弹道以加强破坏力,这种战术实际上是弱者的选择,因为失去索具的舰船也就失去机动力,法舰便可从容逃跑。英*的战术着眼于击沉敌舰,因此炮手的弹道低平,主要攻击水线处以求造成严重的破坏。17时0分太阳落山,布律埃斯站在排水量吨的"东方"号的橡木甲板上思绪万千,他对自己的部署相当满意,而且断定法国舰队的庞大阵形会吓坏胆小的英国人,因此当他看到英国舰队开始进入阿布基尔湾时禁不住大吃一惊。为了完全起见的英国人谨慎地躲避着长长的浅滩行驶,法*的岸炮群开火,但距离太远毫无作用。纳尔逊的"先锋"号与"热诚"号联袂而行,一边行驶一边测量水深。纳尔逊询问胡德"水深是否合适",胡德回答:"这个我不敢肯定先生,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将率舰前去战斗。"指挥"歌利亚"号的托马斯·弗列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本来是他最先发现法国舰队,可不巧它的信号旗索缠在一起才让"热诚"号抢功。这回弗列不想再落在人后,他有一个优势是"歌利亚"号有一套精美的法国贝林地图集,尽管已有20年历史但其中关于阿布基尔湾的标注仍然非常详细,正是根据这张海图让弗列发现布律埃斯的错误。

(七)由于靠近浅滩致使法国舰艇只抛艏锚,海面上风向不定,开始是东风,后来又转为偏西北风,没有抛尾锚的法舰出现位移。而且由于他们没有升起帆桁,因此无法调整位置,弗列根据海图仔细对照断定法舰与岸边之间出现一条深水区。这时纳尔逊降下"单纵队行进"的信号,升起他最喜爱的两面信号旗——上蓝上红,这是"逼近攻击"的信号。弗列顿时来了精神,指挥"歌利亚"号迅速向法舰与岸边之间的空隙穿插。灵活的"歌利亚"号越过法国舰队中最前列的"战士"号,从内侧向它射击,"战士"号对岸一侧火炮毫无准备。舰长虽然急令清理但已经来不及,"歌利亚"号的炮弹不断飞来,"战士"号受到重创。弗列原本打算靠着"战士"号抛锚,这样其它法舰投鼠忌器,就不敢轻易向它射击。可是锚链滑得太远,"歌利亚"号反而靠近另一艘法舰"征服"号,弗列将错就错立即向"征服"号展开攻击。对弗列的行动时其它英舰的舰长们心领神会,随后鱼贯而入。"热诚"号和"提修斯"号最先赶来增援,它们集中向倒霉的"战士"号轰击。"提修斯"号本是二层甲板的战列舰,但米勒舰长独出心裁地在舷侧作了伪装,使之看上去像一艘三层战列舰,同时他命令炮手将每颗炮弹装填二至三倍的火药。已经受伤的"战士"号顶不住这轮猛攻,主桅和后桅相继被炸断,米勒又率本舰绕过"战士"号向另外艘法舰"斯巴达人"号、"征服"号、"朔风"号展开攻击。索马里兹爵士的"奥赖恩"号在法舰"君主"号和"富兰克林"号之间抛锚,并向已经周身大火并且搁浅的"战士"号射击。"奥赖恩"号的机动吸引布律埃斯的注意力,他命令巡航舰"严肃"号去缠住"奥赖恩"号,这是一个相当轻率的决定,因为巡航舰通常用来侦察和送信,而不是与战列舰抗衡。但勇敢的马尔腾舰长执行这个命令。"严肃"号有些不自量力地向"歌利亚"号开炮,这一肆无忌惮的行为激怒弗列,他吼道:"揍沉这个小畜牲。""歌利亚"号和"奥赖恩"号从两侧夹击"严肃"号,这艘弱小的巡航舰被打得动弹不得,很快出现侧倾,水兵们纷纷跳海逃生,马尔腾舰长阵亡。"征服"号遭到英舰的夹击,舰长韦斯科特阵亡,"君主"号的三角帆也全被打断,漂流在海上。

(八)为了包围法*的前卫和中央的纳尔逊在命令"奥赖恩"号继续迂回的同时,亲率"先锋"号和其余各舰从濒海一侧包抄,这样法*前卫和中央就完全被包围。整个英国舰队以几乎二比一的优势攻击法*,战斗发展到此时结局实际上已经注定。"卡罗顿"号运气不佳,他在阿布基尔的浅滩搁浅而无法参加战斗,特鲁布里奇舰长索性把本舰当成灯塔以避免其余各舰犯同样的错误。必须承认法国人的战斗精神值得钦佩,尽管每一艘*舰都遭到双倍兵力的夹击,但同样抵抗得很激烈。"斯巴达人"号和"君主"号数次击中"歌利亚"号和"奥赖恩"号,"歌利亚"号上的苏格兰筛桶匠约翰·尼科尔描述这种惨象,一名英国水兵呆坐在弹药箱上,炮手猛推他一下才发现他已被爆炸震死,水兵们将他扔进大海后继续射击。最后还是法国人自己的错误挽救英国舰队,他们惯于攻击对方索具的机动战术在阿布基尔的阵地战中毫无作用,虽然杀伤英舰的人员但不能重创敌舰。相反英国人猛击吃水线的笨拙战术却非常奏效,数小时的激战令大多数法国舰只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激战到21时法国舰队的前卫已基本被歼,"征服"号悬旗投降,"战士"号也准备步其后尘。海面上到处是燃烧着的船只,弥漫的浓烟掩盖大部分*舰,只有这些*舰的桅杆仍在炮火中时隐时现。纳尔逊对此早有先见之明,他命令挂起白旗而不是蓝旗,在后桅杆上悬挂一串垂直的蓝色信号灯,这样英舰就能够在浓烟中彼此辨识来继续攻击敌人。

(九)此时法国舰队的中央仍在奋力抵抗,拥有门火炮的"东方"号和其它几艘74门炮的战列舰船坚炮利是难啃的硬骨头。"先锋"号与"斯巴达人"号相互炮击,居然未占上风。"斯巴达人"号上的狙击手尤其具有威胁,"提修斯"号和另一艘英舰"弥诺陶洛斯"号赶来增援,以三敌一才压倒了法国人的火力。"东方"号狙击贝勒罗丰号,后者损失全部桅杆和索具,据说曾一度悬起降旗。战斗进入决定时刻双方的指挥官却都不走运,布律埃斯的头部被弹片击伤,他用手帕擦掉血迹继续指挥。纳尔逊也被法国铁屑弹的碎片击中前额而鲜血直流,贝里舰长把他扶回舱室,纳尔逊大叫:"我不行了,代我向我妻子问候。"医生紧急手术后纳尔逊转危为安,但他仍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便派人去接"弥诺陶洛斯"号的舰长路易斯。当路易斯来到"先锋"号后纳尔逊颇为动情地对他说:"这是我所参加的第次战斗,这一回我可完了,多亏你的支援我才没有被敌人扔出舰队。再见吧亲爱的路易斯,对于你那英勇慷慨的行为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无论发生何事我也感到安心。"稍后纳尔逊又要求秘书约翰·坎贝尔记下关于这次战斗的报告,同时他还派人去请牧师科明前来做临终祷告,路易斯和坎贝尔费了很大力气才让伤感的司令官镇静下来,等到发现自己平安无事时纳尔逊又挣扎着让贝里舰长扶自己到舰桥上察看战局。布律埃斯可没有纳尔逊的好运气,他头部受伤后不久又有一颗弹片打在他身上,接着一发炮弹炸断他的左腿几乎将他撕成两片。侍从想把他扶回舱内被布律埃斯拒绝,他说:"一个法国海*上将应该战死在后甲板上。"弥留之际的布律埃斯继续指挥各舰抵抗,后因失血过多而身体不支,最终晕了过去。一名法国*官写道:"他带着战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镇定神态离开人间。""东方"号周身燃起大火,昨天下午水兵们刚刚把它油漆一新,这些油漆还没来得及抛掉成了最好的助燃剂。5艘英国*舰展开围攻,"东方"号的主桅落入水中,后桅也被打断,周身千疮百孔,但它仍拼死抵抗。

(十)布律埃斯死后他的参谋长安东尼·冈多姆海*少将把剩下的*官召集到一起讨论是否有必要继续抵抗,舱室内大火仍烧得噼啪作响,大家决定向各舱室注水,但火势蔓延比注水要快得多,冈多姆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弃舰。"东方"号的水兵们纷纷跳进在大海,但下层火炮仍在射击。纳尔逊在"先锋"号上看到这一情景询问舰上是否有救生艇可用,回答是只有一艘,纳尔逊命令放下救生艇将"东方"号上逃生的水兵接来,这时"东方"号的大火已经蔓延到弹药舱。22时左右"东方"号爆炸了,闷雷式的轰鸣在几十公里外的罗塞塔都能听到,爆炸声中一团巨大的火球升起在阿布基尔湾。英国舰艇放下救生艇救助幸存者,但"东方"号的0人中最后只有60人获救。本·哈洛韦尔"快速"号救起一名戴着三角帽的法国*官,此人是"东方"号的夏尔·贝特洛海*上尉。*舰沉没时他已跳入水中,但又游回船上取回帽子,因为要是没有这顶帽子的话人们就认不出他是一位*官或绅士。"东方"号的沉没并未使法*投降,法国舰队的中央各舰仍然坚持抵抗,"朔风"号的舰长亚历山大·泰夫纳德被炸断双腿。"雷鸣"号的舰长阿里斯蒂德·迪珀雷-通纳德同样失去双腿,他让人用止血带扎住残肢,然后自己坐在糠桶里继续指挥,后来他感到自己支持不住就对一名上尉说:"我失血太多,头脑不好使,如果再继续指挥就会做出愚蠢的决定,是放弃指挥的时候了"。说完他掏出手枪向太阳穴开枪,失去舰长的"雷鸣"号拒不投降,官兵们一直坚持到*舰被打成没有桅杆的船壳。最终人阵亡、人受伤,船上还拥挤着其它法舰中逃生的官兵人。在"富兰克林"号上担任前卫指挥官的海*少将布朗基·迪恰耶拉头部负伤,但一直没有停止抵抗,只是告诉部下"开火!开火!不停地开火!最后一颗炮弹也许能使我们获胜!""东方"号的舰长海*准将卡萨比安卡的儿子在船上养病,被炸断一条腿后随舰沉没,准将本人拒绝搭救,手举国旗与这个孩子一起沉入大海之中。

(十一)黎明时分残酷的战斗终于停止下来,"歌利亚"号上的约翰·尼科尔被眼前的景象惊呆,昨天还十分平静的海湾这是已变一个屠场,曾经威武的*舰七扭八不歪地倒在海上,有些正在起火燃烧。凌晨时英舰开始攻击法*尚未投入战斗的后卫,指挥这支部队的是以出奇懒散而著称的约瑟夫·维尔纳夫海*少将。整个战斗期间他一直无动于衷,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后来他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时说这是因为没有得到"东方"号的命令,可是在浓烟弥漫的海面上他能得到什么信号。在帮助战友和等待信号之间这位海*少将选择后者,这与英国舰长的主动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布律埃斯临死前曾命令维尔纳夫砍断锚链立即赶来支援,维尔纳夫的确这样做,但不是为了参战而是逃跑。午夜时分他眼看大势已去,顾不上救援战友就带领"纪尧姆·特尔"号、"骁勇"号和巡航舰"迪亚纳"号和"尤斯提斯"号冒着浓烟出港逃生,英国人想攻击他已经太迟了。纳尔逊发现维尔纳夫逃跑后命令"热诚"号追击,但其它英舰都已精疲力竭无法协助它,"热诚"号单枪匹马无法对付维尔纳夫,纳尔逊只好又把它召回。阿布基尔之战是18世纪最艰苦的海战之一,法国舰队共有11艘战列舰被击毁或击沉,伤亡超过人;英国舰队没有1艘被击沉,伤亡0余人,其中死多人。所有阵亡者尸体都被埋葬在小岛上,那里曾是布律埃斯的岸炮阵地。英国舰队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才把受损的战舰修好,由于这场胜利让纳尔逊受封为尼罗河男爵。纳尔逊本想移师亚历山大搜索并击毁剩余的法国舰只,但由于法*在亚历山大驻有重兵且设置炮台,加之那里水道狭窄,因此犹豫良久之后纳尔逊放弃了这个冒险的想法,相反他遣返名法国伤兵。

(十二)8月12日阿布基尔之战后的第12天拿破仑才听说这次海战,那时他已从开罗来到达米埃塔正在征服下埃及。最初的谣传说法*取胜,很多英国*舰被烧毁,拿破仑不由得十分得意。后来当副官把全*覆没的真实消息告诉他时拿破仑仿佛挨了一个晴空霹雳,半晌不语后一个人踱到沙漠中,副官听到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海*就这样完了?难道命中注定要毁灭在埃及吗?"若干年后在幽居的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对布律埃斯的指挥颇有微词,他对后者的部署非常不满,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的建议把舰队停泊在亚历山大。那么不论战斗的如何发展,布律埃斯都可以得到岸炮的强大支援,不至于像这样孤*奋战。不过拿破仑也承认布律埃斯在战斗中表现出最大的勇敢精神,其它法国将领也是如此。作为一名炮兵专家的拿破仑尤其不能理解布律埃斯对岸炮的布置,他认为在海湾尽头的那个小岛上只部署5门火炮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配置至少0门大口径大炮。战败的消息令拿破仑非常沮丧,但不服输的性格使他从不承认失败,很快他就从消沉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重新部署。阿布基尔海战后有名法国水兵生还,这还不包括纳尔逊遣返的名伤兵,这些人对拿破仑很有帮助。他把其中0人编成炮兵和步兵,另外0人编成个营的海**团,还有0人被用来补充亚历山大港内尚存的小舰队。这支舰队包括2艘64门炮的战列舰、6艘巡航舰、2艘方帆船、艘通信舰,由冈多姆海*少将负责指挥。

(十三)对于英勇阵亡的布律埃斯时拿破仑表现出十足的两面派手法,8月19日他写信给布律埃斯的遗孀表示慰问说:"他死得光荣,他像每个士兵希望的那样毫无痛苦的死去,您的悲伤使我感到沉痛。"也是在同一天这位将*又致信督*府指责布律埃斯不听调遣、刚愎自用,因无能而造成一场灾难。阿布基尔海战是18世纪最值得回忆的一次战斗,它显示一支具有革新意识和战术创新思想的海*应如何行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是这次海战解决一直困扰海*专家们的问题,如何集中兵力攻敌之一部,同时钳制其余敌人。自年以来法国海*不断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出挑战,阿布基尔海战为这场斗争划上句号,至少在地中海方面是如此。阿布基尔海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治影响,英国海*的胜利加强它对俄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影响,直接促成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形成。9年月英国、奥地利和俄国结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土耳其的态度也发生微妙的变化,一直中立的苏丹塞里姆三世出现反法倾向。阿布基尔海战是拿破仑所遭受的所有重大挫折之一,拿破仑攻伐埃及的*队不得不被滞留在的埃及,而拿破仑本人也因为这次海战的失利不得不偷偷乘坐商船返回法国,而被留在埃及的*队三年之后只得向英*投降。

法美准战争

(一)法美准战争是8—年法国与美国间的非正式战争,6年7月法国*府下令并开始在公海上没收美国商船,法国还拒绝美国公使查尔斯·科特斯沃思·平克尼进入法国。美国*府先试以和平谈判但未成,为维护国家尊严与中立国权利的国会遂于8年夏通过一系列相当于“准战争”的法案,宣布同法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均属无效,创立海*部,建设新战舰,增加正规*等。美国海*对正在发动攻击的法国战舰与私掠船予以反击,但不是全面战争。“准战争”持续两年多,以签订年的《法美和平协定》告结束。法美和平协定是结束法美准战争的协定,年9月0日在巴黎郊外约瑟夫·波拿巴的莫特枫丹庄园签订,故又称《莫特枫丹协定》。《莫特枫丹协定》规定终止年法美友好通商条约,双方放弃在条约基础上的一切权利要求;缔约双方彼此在对方的港口将享受有关商业和航行的最惠待遇;自由船只可以自由运载货物;中立国船只只有在各交战国进行非违禁物品贸易的自由;食品和造船材料不在违禁品之列。《莫特枫丹协定》终止法美两国在海上的多年冲突,使美国完全摆脱同法国的联盟关系,忠实地贯彻华盛顿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避免美国卷入欧洲战争。

(二)《莫特枫丹协定》是美利坚合众国和法国之间签订的一个条约,目的是终止两国自年以来一直存在的联盟关系和解决两国的商船争端。在法国5~9督*府执*期间美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恶化,从8年到年,两国之间存在着一种未宣布的海上战争,就是骚扰和捕获商船。当时法国正与英国交战需要解决与美国关于商船问题的冲突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同时法国也不想保持与美国的同盟,不想让中立的美国站在他们一边。因为如果美国保持与法国的同盟关系,那么美国海*将很快被英国海*粉碎,而中立的美国将能够向法国提供急需的粮食。出于这两个需要的法国迫切想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以及终止与美国的同盟,而出于同样原因的美国同样希望改善与法国的关系以及保持中立,不愿卷进欧洲的战争。于是双方便于年签订《莫特枫丹协定》,两国之间联盟关系最终和平终止,海上的争端也基本停息。《莫特枫丹协定》的签署,使得美法两国自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同盟关系宣告结束,同时也终止了两国多年的海上冲突。《莫特枫丹协定》的签署意味着美国与外国联盟的结束,受即将离任的乔治·华盛顿总统告别演说的影响,美国在未来一个半世纪内不会与另一个国家结盟,忠实地贯彻光荣孤立的*策。

橘子战争

(一)橘子战争是指年4月爆发的一场以物命名的战争,战争一方为法国与西班牙(侵略方)另一方为葡萄牙(被侵略方)。由于此战中被攻克的葡边境重镇奥利文萨为欧洲著名蜜橘产地,因此以”橘子战争“来命名此战。年法国执*拿破仑向葡萄牙提出领土要求但遭到拒绝,年4月法*侵入葡境内,西班牙趁火打劫。5月20日戈多伊统帅西*加入侵葡行列,法西侵略*连连得手,在一次战斗中戈多伊攻占葡边境重镇奥利文萨。

(二)这里是欧洲蜜橘的产地,戈多伊摘了一批上等橘子呈献给西班牙女王,在奏折中表达进*里斯本(葡萄牙首都)的决心。女王吃了蜜橘后大悦,命戈多伊牢牢守住奥利文萨,期待年年都有橘子吃。这场以占领奥利文萨为标志的“橘子战争”震撼葡萄牙宫廷,年6月葡被迫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巴达霍斯和约》,割让奥利文萨给西班牙,让出美洲的一块殖民地给法国。还给予法国商业特权,承担不让英国船只靠泊葡港口的义务并赔偿战费。

雾月*变

(一)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发动兵变控制督*府,接管革命*府的一切事务,开始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雾月*变”。拿破仑的这次*变发生在11月9日,在当时的法国历法中属于雾月,故称“雾月*变”,这些名称来源于法国大革命中一度实行的历法。年10月5日国民公会决定废止基督教的格里历法(即公历),采用革命历法,即共和历。根据10月24日P.N.F.法布尔·戴格朗丁的提议共和历借用当时一本小册子作者想象的富有诗意的名称,将12个月依次定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或收月)、热月、果月,附在格里历日期上的圣徒名字则用种子、树木、花和水果的名字加以替换。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热月*变、芽月起义、牧月起义、葡月暴动、果月*变、花月*变、雾月*变等事件以及牧月法令、风月法令等等就是按共和历的月份命名的,年元旦拿破仑*权恢复格里历法,正式废止共和历,这些名字就进入历史。

牧月法令是罗伯斯庇尔派为了对付敌人、巩固其统治而颁布的非常法令,4年6月10日,罗伯斯庇尔强迫国民大会通过《惩治革命敌人法令》,因6月为法国的牧月故而统称为牧月法令。牧月法令4年6月10日(牧月22日)库通等人以救国委员会名义向国民公会改革法庭的法令,简化审判程序并规定对于共和国的敌人只有一种刑罚,即死刑。法令公布后造成空前的恐惧,惩罚办法一律定为死刑,如缺乏物证可按“意识上的根据”和内心观念去进行推断和判决,整个恐怖时期有0万到50万人被当作嫌疑犯关入监。

(二)该法令取消辩护人和预审制,允许陪审员可依据“物证、文件、精神与口头的证据”判罪。这样便把审判工作简单化,没有真实凭据也可以判刑,这便取消在*治审判方面所应遵循的法律手续。此外该法令又规定对于一切反对共和国的敌人只用一种刑罚,即死刑。这种法律公布后有权指挥警察机关和革命法庭的社会保安委员会便极力扩大,造成空前的恐怖,以致达到疯狂的程度。从6月10日到7月27日,罗伯斯比尔派*府处死人,平均每天18人。6月16日一天就杀了54人,其中有9个工人,10个佣人和雇员。根据《牧月法令》革命*府敌友不分地乱杀,以至杀起一直支持他们的人民群众来了。由此可见这种恐怖*策已经不是大多数人民对于少数反革命分子实行镇压的手段,它已经改变性质。它破坏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削弱革命民主专*的社会基础,加速罗伯斯比尔*权的垮台。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2年推翻君主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权,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从此坐稳江山,相反是革命阵营内部矛盾加剧。5年夏天反动的王*又举行叛乱,于是大资产阶级不得不回过头来求助于革命的雅各宾派以对付王*。而王*叛乱镇压下去后雅各宾派又活跃起来,大资产阶级的督*府这种左右摇摆的秋千*策,无力维持稳定的统治导致国内*局动荡不定。大资产阶级希望建立一个新的*权,这个*权既能防止王朝复辟,又能有力地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于是大资产阶级开始选择对象。

(三)青年时期的拿破仑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充分显示他卓越的*事天才,法国国民革命**府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大胆任用他到各地带兵,拿破仑也不负厚望对欧洲封建势力进行有力的打击。7年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总司令,同欧洲封建势力作殊死斗争,大大维护革命*权所取得的胜利成果。8年拿破仑率*远征埃及,当时埃及被英国占领,在英国的支持下受到入侵的埃及、叙利亚人民对法国入侵者给予有力打击。拿破仑进退维谷,难以立即作出决断。正当他陷入埃及困境时俄罗斯*队在沙皇本人的带领下组织欧洲其他反法各国结成第二次反法同盟向法国发起进攻,试图把法国革命彻底扑灭。另外法国国内保王*人看到这种情况也蠢蠢欲动,企图从内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恢复他们旧有的统治秩序。国内*局动荡不安,甚至连国民*府内部也对*府的统治不满,不少人要求*府采取有力措施向国内外敌人发起进攻。在这种形势下头脑清醒的拿破仑立刻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于是他抛下法国远征*,于9年10月只率少数随行人员偷偷地离开埃及,急匆匆星夜赶回巴黎。

(四)9年11月9日拿破仑开始行动,他派*队控制督*府,接管革命*府的一切事务。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雾月*变”的第二天就将法国议会元老院和五百人院全部解散,夺取议会大权,并宣布成立执*府。五百人院存在于5年8月22日至9年11月9日,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立法机构下院,享有法案的创制权,讨论和三读通过法案的权力。因由人组成,所以称五百人院。5年8月22日法国国民公会通过新宪法,即“共和三年宪法”。在法国*治史上第一次确立两院制,即元老院和五百人院。两院任期年,每年改选1/成员。五百人院提出法案,经讨论后提交元老院。由名议员组成的元老院则不加讨论或修改而予以批准或否决,被元老院驳回的法案在一年内都不得再次提交。五百人院议员任职资格为年满0周岁以上,连续在法国居住10年以上,五百人院除了作为立法机构外还有权提名五名督*官。9年10月五百人院为了表示对拿破仑·波拿巴的敬意选举其弟吕西安为五百人院的主席,雾月19日(11月10日)拿破仑发动雾月*变并解散五百人院。不久公布法兰西共和国八年宪法,重申废除封建等级制,法国为共和国,规定第一执*(拿破仑)的权限,公布法律并可随意任免参*院成员、各部部长、大使和其他高级外交官员、陆海**官。不久他又取消革命时期的地方自治机构,使法国成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执*府中他自任第一执*并大权独揽,开始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五)“雾月*变”使拿破仑掌握法国**大权,此后他连续采取*事行动,决定性地打击欧洲封建势力对法国的几次反扑。年拿破仑击溃奥地利*队,进逼奥地利南部地区,迫使奥皇签订和约。年以沙俄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又被拿破仑击溃,解除俄国对法国的威胁。对国内拿破仑也采取一系列维护其资产阶级统治的措施,他用武力征讨和分化瓦解的手段,镇压保王*的复辟活动,同时又采取其他统治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后自称皇帝,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他又进行一系列维护帝国统治的战争。年击败由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组成的第三次反法联盟,年击败以俄国、普鲁士为主的第四次反法联盟,迫使普鲁士投降法国。年拿破仑又逼迫俄罗斯帝国签订梯尔西特和平条约,条约承认法国在欧洲的统治。雾月*变使拿破仑掌握法国**大权,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果实,同时标志着拿破仑*事独裁的开始。拿破仑高调推翻革命的督*府,然后建立执*府,再加冕法国皇帝。这位铁血帝王扭转法国多年被动挨打的局面,以一个空前强大的法兰西帝国横扫欧洲,更把法国革命精神播撒欧洲。

拿破仑战争简述

(一)拿破仑战争实是从何时开始还没有共识,现今主要的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9年11月9日拿破仑通过雾月*变夺得*权;二是年5月1日英法两国结束从2年到年间的一段短暂的和平;三是年12月2日拿破仑称帝。随着拿破仑在滑铁卢败北,各交战国签订巴黎条约后拿破仑战争于年11月20日结束。法国大革命让欧洲各王室感受威胁,法王路易十六被拘禁后遭处决更是火上加油。2年奥地利、萨丁尼亚、那不勒斯王国、普鲁士、西班牙和英国结成第一次反法同盟试图毁灭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共和*府运用各样办法,如全国征兵、*事改革、总体战等战胜各国。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奥*,强迫奥地利接受及签下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从此只剩下英国跟法国作战。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由奥地利、英国、那不勒斯、奥斯曼帝国、教皇国、葡萄牙和俄罗斯帝国在9年结成,饱受督*府的分裂和腐败而缺乏资金,又没有在0年代推导大量改革,却因*变避难国外的前**部长拉扎尔·卡诺的领导。拿破仑也远在埃及作战,使法国面对那些由英国资助的敌国屡战屡败。9年8月2日拿破仑秘密地从埃及回到法国,他随即在11月9日的雾月*变中推翻督*府夺取*权,之后拿破仑急忙重整法国陆*,建立一支预备*来支援法*在莱茵地区和意大利的战事。年拿破仑在意大利的马伦戈击败奥*,稍后法*更在霍恩林登大胜奥*,奥地利签下吕内维尔和约(年2月9日)后退出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因法国的再次胜利而结束。

但是英国对鼓动欧洲各强国抵抗法国,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为了结盟成功用大量金钱和物资补助同盟国。拿破仑理解如果不能打败英国就得跟英国签订和约,否则他是无法取得和平。虽然英法两国在年月25日签署亚眠和约,但和平不可能长久,因为双方*府都不满意条约内容,所以它们没有全面履行和约。法国介入瑞士内部纷争又占领数个意大利沿海城镇,英国继续占据马耳他,拿破仑更籍这次短暂的和平派兵海地镇压当地的独立革命。年5月1日英国向法国宣战,5月18日拿破仑在举行全民公投后废除法兰西共和国改建帝制,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自封皇帝。

(二)9年11月拿破仑建立*事独裁后法国同第二次反法同盟(俄罗斯帝国、英国、奥地利、奥斯曼帝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处于战争状态,处境十分困难。当时拿破仑·波拿巴的法国远征*正在对埃及进行远征,苏沃洛夫对意大利和瑞士的远征结束法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在上莱茵河的奥*大有入侵法国之势,英国对法各港口实施封锁。为了扭转局势的拿破仑决定击败在北意大利的15万奥*,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从而使英国丧失在大陆上的立足点并迫使同盟国和谈。秘密集结在瑞士边境上的仓促编成的法国后备*,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波河河谷出现在奥*后方。年6月14日在马伦哥战役中拿破仑击败奥*,同年12月莫罗将*统率的法*在德意志的霍恩林登战胜奥*。翌年2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同年10月法国又分别同土耳其和俄国签订和约,英国因丧失同盟国被迫同法国签订亚眠和约。然而这一和约并未消除英法之间的矛盾,拿破仑企图击败英国,便在布伦地区开始集结法国海*和远征*的兵力。但是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中的失败,使拿破仑不能在不列颠岛登陆,为了建立新反法同盟的英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三)俄罗斯帝国对法国在欧洲的扩张深感不安,尽管同英国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但仍然接受英国的结盟建议。年4月11日俄英缔结彼得堡盟约,从而为第三次反法同盟奠定基础,参加同盟的有瑞典、丹麦、两西西里王国和奥地利,同盟各国计划派出一支50万人的联*。年9月底拿破仑将法*22万人在莱茵河一线展开,法*乘同盟*分散之机前出到奥多瑙河集团*的后方,并在乌尔姆战役中将其击溃。抵达战区的俄*陷入困境,俄*司令官库图佐夫巧妙地实施机动才使其*队免遭合围,并在奥尔米茨地域同从俄国开来的一个*和奥*的残部会合。但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奥联*遭到失败,奥地利遂退出战争,并同法国缔结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队的坚决行动导致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解体,并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巩固。拿破仑同俄罗斯议和的企图完全失败,俄罗斯全权代表于年7月20日签署的巴黎和约被俄罗斯国务会议否决。年9月英国、俄罗斯、普鲁士和瑞典结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普鲁士不待同盟各国作好*事准备就于同年10月1日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法*撤过莱茵河。拿破仑拒绝普鲁士的要求并出兵侵入图林根,继而侵入普鲁士,10月14日在耶拿—奥厄斯泰特战役中法*击溃普*。

(四)年11月28日俄罗斯帝国对法国宣战,拿破仑企图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领土上,经过一次或数次交战击败俄*,迫其签订对有利的和约。但是拿破仑未能实现这一计划,在最初的大规模的普乌图斯克会战中拿破仑未能围歼俄*,随后在普鲁士—埃劳战役中双方不分胜负。但是拿破仑在年6月14日的弗里德兰一战中获胜,继而前出到俄罗斯边境。拿破仑未敢渡过涅曼河,因为他深知俄罗斯的*事资源并未枯竭,战争可能演变为对法不利的持久战。俄罗斯*府在大陆上没有同盟国,并且正在同波斯和土耳其进行战争,只得接受法国的和谈建议。年7月在季利济特缔结法俄和法普和约后俄罗斯参加大陆封锁,并于年10月对英国宣战,缔结季利济特和约后拿破仑实际上控制整个西欧和中欧。年法*经西班牙开进葡萄牙,但是法国人在西班牙的恣肆妄为引起西班牙人民强烈愤懑。8年马德里爆发起义,从此西班牙人民开始反抗法国占领*的法西战争。9年1月拿破仑把内伊和苏尔特两元帅统率的相当庞大的兵力留在西班牙,自己返回法国,因为在中欧正孕育着一场新的战争。英国*府已将奥地利拉入第五次反法同盟,同年7月11日奥地利被迫与法签订申布伦和约。9年奥法战争中拿破仑*队付出很大努力才取得胜利,因为奥*战斗素质有了提高,在这一时期拿破仑还遇到欧洲各国人民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9年4月蒂罗尔农民在戈费尔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普鲁士、威斯特伐利亚、不伦瑞克和萨克森也发生反法起义,所有这些起义尽管都被法*镇压,但证明在欧洲已产生反抗拿破仑压迫的新生力量。

(五)一个幅员辽阔的拿破仑帝国在连续不断的侵略战争中形成,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拿破仑帝国从原来88个省扩展到10个省,国土面积达8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万。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罗斯帝国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拿破仑的声望和势力达到顶点。战败国承担的战争赔款和为供应部队征收的捐税,对欧洲各国的直接掠夺以及对法有利的关税税率,这一切保障拿破仑*府、法国资产者和*阀阶层的固定收入。同时拿破仑帝国的内外矛盾也削弱自己的实力,由于频繁地募兵和增加课税导致法国各阶层居民的不满情绪在增长,英海*对法各港口的封锁使法国难以把殖民地的货物运进国内,因而引起某些工业部门的危机。俄罗斯帝国警惕地对待法国的扩张是大陆阻止拿破仑实现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中坚力量,拿破仑的侵略*策越来越针对俄罗斯帝国,他开始积极进行对俄战争的外交和*事准备。年春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事同盟,根据盟约为了对俄作战时普*2万人、奥*万人归拿破仑指挥,法国的其它附庸国*府也开始训练远征俄罗斯的*队,俄罗斯*府获悉法国进行战争准备的消息后采取加强*队和预防战时孤立无援的措施。年4月俄罗斯帝国同瑞典缔结彼得堡盟约,规定双方共同行动反对法国。双方都认为必须把与俄罗斯帝国处于战争状态的英国拉入同盟。战争爆发后俄英缔结和约,结束同土耳其的战争并缔结布加勒斯特和约,对俄罗斯帝国来说是*治上的巨大胜利。

(六)法俄矛盾由来已久,两国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在奥斯曼帝国、波兰和中欧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为称霸欧陆的拿破仑以俄罗斯帝国破坏“大陆封锁”为由集结大*60余万人(其中第一梯队44万余人)于年6月24日入侵俄罗斯帝国。战争初期法*拥有绝对优势,俄*被迫退却。9月7日博罗季诺之战后法*进入莫斯科,俄*总司令M.I.库图佐夫率部转移至莫斯科西南公里的卡卢加,威胁法*后方交通线。俄罗斯*民坚壁清野,开展游击战。拿破仑的处境每况愈下,被迫向沙皇求和但遭拒绝。10月法*冒着严寒撤退,俄*跟踪追击。11月26~28日法*西渡别列津纳河时遭重创,几乎全*覆没,与此同时法*在西班牙屡遭失败被迫撤出马德里。拿破仑*队在俄罗斯的失败成为欧洲爆发反拿破仑民族起义的信号,年2月俄普结盟,英、西、葡、瑞、奥相继加入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拿破仑组建新“大*”迎击,5月经吕岑之战和包岑之战打败普俄联*,此后拿破仑分兵据守易北河汉堡至德累斯顿一线各要塞。8月26~27日在德累斯顿会战中法*虽取胜但损失惨重,10月16~19日双方进行莱比锡之战,萨克森*队倒戈加入联*后法*被击败,拿破仑率残部逃出战场。反法联*乘胜追击,进逼法国边境。4年1月联*20余万人进入法国境内,拿破仑集结8万人阻击联*,在塞纳河流域迟滞联*达两个月,并于月21日率部东进马恩河,企图把联*引离巴黎。联*不予理睬,全力向巴黎推进,于0日迫使巴黎守*投降。4月1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七)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兰西,重新成为法兰西王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帝国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0人于月1日回到法兰西王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兰西王国*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和20万人的 ,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年6月18日拿破仑的*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覆没,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战争至此结束。拿破仑战争延续15年之久,其直接后果是反法联盟取得胜利,王朝虽复辟但它动摇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唤起欧洲民族觉醒,加速欧洲的历史进程。拿破仑战争可说是自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欧洲的*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在年侵俄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4年和年两度复辟。随着拿破仑在滑铁卢败北(.06.18.)各交战国签订巴黎条约,拿破仑战争于年11月20日结束。拿破仑战争时期英法争霸的实质越来越清楚,就法国方面来说拿破仑*变后战争的正义性已经不复存在,双方的争夺就是在争夺欧洲以及世界海洋的控制权。

#世界历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