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父中这场5分零1秒的戏太精彩,见证 [复制链接]

1#

科波拉导演的《教父》,赢得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两年后的续集再次赢得同一个奖项。这部作品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毋需赘言,科波拉也因此成为行业内“教父”级别的大导演。

《教父》的故事开始于年末,维托·唐·柯里昂正掌权。10年后,他的权力转移到小儿子迈克手中。《教父》的片名原本主要指老维托,但在一场5分零1秒的“洗礼”重场戏中,后浪迈克成为新晋教父,用狠辣手段重塑黑手*秩序。

在这场戏中,既要完成塑造出人物内心巨大转变的功能,又要顺应剧情上承上启下的需要,故事逻辑和人物内心逻辑一个都不能少,两手都要硬。作者选取了”迈克作为外甥的教父去参加婴儿受洗礼“这一事件,巧妙而出色地完成了所有任务。

下面我将从“教父”与“洗礼”的双关隐喻出发,通过简洁流畅、层层递进的剪辑手法来解析这场戏的精彩构成。

01.“教父”与“洗礼”的双关隐喻

教父

老维托的“教父”身份,是意大利西西里的社会、*治和经济结构的自然产物,他是家族企业的负责人,是大家庭的灵*人物,是朋友们的保护神;

他对生意上的事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办事富有效率,能洞察人心。

他从事的”事业“属于犯罪活动,却与当时当地的社会方方面面紧密相连,他的宗教信仰、家庭观念和对个人荣誉的看重,使他的犯罪活动看起来显得颇为”正当“,他的残酷无情和他的周到老辣一起,构成老一辈“教父”独特的个人魅力。

老维托的小儿子迈克是一个战争英雄,本无心接手家族产业。

然而哥哥惨死、父亲重伤的现实,让他被推至前台。在谈判中狠厉打死两名对手后,迈克逃往西西里岛避风头,并娶了心爱的姑娘为妻。

不想妻子被暗杀迈克的人炸死,于是迈克返回纽约,并在父亲的劝说下接掌了家族企业。

老维托死后,迈克立即着手全面铲除异己,派手下去谋杀其他五大门派的敌人,自己却去教堂参加外甥的洗礼仪式,并成为这个婴儿的”教父“。

此处的“教父”,与原本片名中的教父相比,有了新的、双关性的重要含义。

洗礼这场戏结束之后,迈克的灵*已经失丧,他公然以洗礼仪式掩护谋杀罪性的行为,使他与宗教性的教父角色中包含的道德权威完全隔绝,也与老维托所代表的的具有鲜明原则性的教父形象截然不同了。

洗礼

天主教的洗礼是一个包括洁净、驱魔和重生等内涵的宗教仪式,水在这个仪式中至关重要,既洁净婴儿的肉体,也能净化灵*,让人远离黑暗邪恶。

除了水,还要受膏,用油和香料的混合物来荣耀死里复活的基督。婴儿不会说话,便要有一位同样是天主教徒的”教父“,来代婴儿回答神父的问题。

在这场戏中,迈克一边回答说”已弃绝撒旦“,心中一边想象着正在同步进行的杀戮,代表着他与撒旦的联合。

曾经的战斗英雄,柯里昂家族纯洁纯洁可爱的小弟弟,在这场戏中完成了从天使到邪恶教父的转变。

神圣的水之洗礼,与邪恶的血之杀戮,在平行的交叉剪辑中不断刺激着观众的感官和心理,层层爬升递进,营造出令人血脉偾张又痛心疾首的高潮段落。直到洗礼结束,迈克完成了与撒旦的灵*交易,正式走向注定的悲剧性结局。

在这个5分钟出头的段落中,”教父“和”洗礼“同时具有了双关性的隐喻——导演科波拉在这里用水与鲜血,呈现了两个洗礼;迈克一边成为外甥的宗教意义上的教父,一边正式成为黑手*的教父。

导演与剪辑师采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这两层含义做了非常清晰的视觉呈现,凸显迈克的内心冲突的同时,也极其有效地完成了情节本身承上启下的需求。

02.剪辑手法

教堂中这场婴儿洗礼戏长度为5分零1秒,分为67个镜头。其中前36个镜头共长3分41秒,平均每个镜头6秒左右;第37-第67个镜头共1分20秒,平均每个镜头2秒半。从越来越短的镜头长度上,便可见节奏的层层递进。

这一段剪辑简洁流畅,信息量大,多用平行剪辑,镜头之间巧妙地互相呼应,多而不杂,井然有序,堪称一段剪辑教科书。

(1)镜头1-10:“双重洗礼”的准备

神圣管风琴声和婴儿啼哭声中,这场戏由一个教堂内部全景开始,交代迈克把婴儿抱上洗礼圣坛、神父开始祷告、迈克取下婴儿头上的帽子准备接受洗礼。

紧接着就是迈克的手下1在一个房间内架设机关枪、手下2夹着一个大纸箱走出家门,上车。第10个镜头回到教堂内,强调迈克的面部特写。

纯洁柔嫩的婴儿与冰冷可怕的武器形成强烈对比,令人惊心。

这10个镜头中,管风琴声和祷告声始终持续,间或夹杂教堂外的现场声,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方式,对比出神圣温暖的教堂内部和阴冷潮湿教堂外、婴儿的洗礼准备和一场场即将开始的杀戮。

(2)镜头11-30:“教父”的告白与上帝的审判

在镜头11中,神父为婴儿膏抹香油;紧接着镜头12,准备大开杀戒的手下3在躺在理发店,下巴被理发师涂上白色的刮胡膏。

两个相似的动作,传达的含义却是云泥之别。

这样的突出“相似性”平行剪辑,是这个段落的一大特色。

镜头14,手下4在一个房间内郑重装扮自己,为刺杀做准备。镜头15与镜头11一样,横摇拍摄神父的手在继续膏抹婴儿、画十字,镜头16又切回手下4的特写,他正从纸袋中取出一把警用左轮。武器与纸袋的摩擦声短促果断,一直持续的管风琴声在此处变得极为低沉。

某件可怕的事即将发生的压迫感越来越强烈了。

镜头17和镜头18,平行剪辑手下4与手下2在不同的刺杀地点做着相同的动作,他俩都在擦汗。这样的剪辑方式,让两场刺杀紧密交织在一起。

迈克要完成的场外任务是铲除五个异己,为了能清晰高效地尽快整合这五场谋杀,科波拉和剪辑师运用持续的音乐音响、平行剪辑不同场景内人物的相同动作的方式,将片段的场景连缀在一起,让观众获得“事情正在持续发生且越来越紧张”的感受。

镜头19-24都是教堂内部画面,镜头19呼应镜头2,神父画十字,伸手去触碰婴儿;接下去仍是迈克的面部特写,再接神父的手继续触碰婴儿。

这样的快切,迫使观众持续深入地探索迈克此时的内心变化,而不断逼近迈克面部的摄影机,更令观众不由自主地紧紧盯住他脸上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此时节奏更快了,气氛更紧张了,我们都知道谋杀一触即发,也知道洗礼仪式进入核心阶段——然而在镜头24这个关键时刻,在枪响之前,比枪响更剧烈也更重要的的,是迈克回应神父的声音——这才是这个段落真正的高潮(高超)之所在——

神父问迈克:“迈克,你是否相信上帝,全能的父,天地的创造者?”

迈克回答:“我相信”。

紧接着的镜头25中,第一个被杀者巴西尼正在走出大楼,走向他的死亡时刻。

管风琴声音变大,神父继续发问:“你相信耶稣基督,天父唯一的爱子,我们的主吗?”

镜头26切到中景,衣着像是警察的手下4靠近巴西尼的汽车,敲击挡泥板,让司机把车开走。敲击声为主,管风琴声和迈克的告白“我相信”为辅,将扣人心弦的高潮再推进一步。

镜头27,手下2上楼梯,他的呼吸声、脚步声、神父的祷告声、管风琴声交织在一起。此前大都是静止的摄影机出现横摇,摄影机右向横摇,与镜头28中手下1的左摇形成又一个平行剪辑,连缀两个杀手几乎同步的谋杀行为。

镜头29,刮完胡子、焕然一新的手下3边抽烟边走出理发馆,管风琴和祷告仍在持续。

镜头30回到神父,景别由中景推至特写,他正弯腰俯向婴儿,象征上帝为爱子赐下怜悯和祝福,永恒的光明即将来到,撒旦的黑暗诅咒被驱逐。

(3)镜头31-66:管风琴声中枪声密布,水与血的双重洗礼,视听语言对人物内心的极致塑造

神父问迈克“当上帝的审判降临,你是否愿意弃绝撒旦”时,迈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

但实际上,他自己正在僭越上帝的权柄,“审判”那五个即将被谋杀的人。

这代表迈克已经背弃上帝,跟从撒旦,却在对着神父“睁眼说瞎话”。

在这个段落中,镜头31-37是节奏进一步加速的铺垫。镜头38中,神父庄重地说出迈克的全名,并问他“你愿意唾弃撒旦吗?”镜头40,手下2在电梯前开枪杀人;镜头41,迈克回答“我唾弃撒旦”。

这句誓言与血腥枪杀并列剪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也是所谓“新教父”隐喻的进一步强化。

镜头42-61,五大家族的对头全被除灭,中间同样并行着神父的第二次、第三次询问,与迈克第二次、第三次的确认承诺。

镜头62中,摄影机再度逼近迈克的面部,此时神父问了他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迈克·法兰西斯·里奇,你愿意受洗吗?”迈克低声说:“我愿意”。

为了凸显和强化这句谎言,镜头63-66让“水之洗礼”与“血之洗礼”赤裸相见。

神父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施洗,并在婴儿头上三次倒水。

每一次宣告,每一次水声,都伴随一个倒在血泊中的人,水声代表正在被洁净的婴儿,镜头中却是一再出现的血腥画面,强烈的对比效果令人胆战心惊。

在整个段落的最后一个镜头,神父施洗和祷告完毕,以一句祝福语结束:“愿主与你同在,得享宁静平安。阿门。”

此时,管风琴声渐渐消失,镜头向迈克的脸缓缓移动,他手中有一根蜡烛,光芒照着他沉静无波的脸,他的眼神与他此刻的内心一样幽暗、冷酷。

教堂钟声响起,宣告洗礼与杀戮同时结束。

03.从文学到电影的视觉转换

《教父》原著中,五个被杀者并非像电影中呈现的那样集中,其中格林早在一个月前就死了。

剧本删繁就简,将五个人聚集在纽约,并将小说中不那么重要的婴儿圣信礼改为受洗仪式,从而令矛盾冲突更加鲜明、集中。

在原著结尾,作者虽说迈克的灵*需要读者的祷告,但总的来说还是对迈克持欣赏的态度。

然而在电影结尾,按照导演科波拉的阐述,迈克已经由曾经的英雄变成一个怪物。

很多观众将迈克视为纯粹的英雄甚至偶像,这一点正是令科波拉反对的。

事实上科波拉最初就因为担心这个故事会令美国的黑帮更加猖獗而拒绝接拍,但当时他的工作室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加上他发现这个故事极具讽刺意味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实,便接下了这部日后被奉为影史经典、勇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奖、以万美金成本搏回三亿美元票房、并将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一举推向事业巅峰的杰作。

而洗礼这场戏,在内涵上来说,高度凝练地展现了迈克“变身”的过程,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戏眼”和象征;从技术层面来说,则是一次“如何用视听语言呈现文学作品”的教科书级的示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