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欧洲大事件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目录1.基督教的诞生—公元1世纪2.十字*东征运动—-年3.欧洲中世纪大瘟疫—-年4.宗教改革—年-!!5.文艺复兴—14世纪到17世纪

6.地理大发现—15世纪到17世纪

7.30年战争—-年

8.启蒙运动—17世纪到18世纪

9.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

10.法国大革命—年7月14日

11.奥地利王位继承战—-年

12.德意志统一战争—-年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年7月28日~年11月11日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年9月1日—年9月2日

1.基督教的诞生

到欧洲旅行,我们经常开玩笑一样的说,看什么呢,教堂,广场,市*厅。说到教堂的话,那我们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下欧洲的宗教,这次我们追本溯源,了解一下欧洲宗教最重要的一个派系,那边是基督教。

公元1世纪,犹太人耶稣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创立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圣经》和许多文化传统,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这一宗教观点。

基督教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为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并在罪中悲苦受死,人类只有信仰上帝,借助耶稣基督,才能获救。耶稣降生并牺牲自己,救赎人类,标志着上帝与人类重立新约,带来上帝救世的福音,宣告旧约时代的结束。

据圣经记载,为了拯救人类,上帝“显灵”使玛利亚未婚而怀孕,生了耶稣。因此,耶稣就是上帝的亲生子,即“救世主”。耶稣在巴勒斯坦传道,并在那里表演医治病人、驱妖逐魔,使死人复活等奇迹。他教人忍受现世的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而富人、剥削者要下地狱受尽折磨。

耶稣在宣教的过程中,招收了12个使徒,以十字架上的牺牲,为世人赎罪。耶稣死后3天复活,复活后第40天升天,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开启了持续到今日的辉煌与发展。

最初的基督徒都是一些“受苦受难的人”,有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城市贫民等下层群众。他们是由于对罗马统治者的仇恨团结起来的,互相帮助和救济,互称兄弟姊妹。他们仇恨官人,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不崇拜罗马帝国的神和皇帝,所以经常遭到皇帝的迫害。经过二百左右年的镇压,基督教不但投有被消灭,相反,随着奴隶制危机的加深而日益传播起来。

公元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在罗马帝国内施行自由的宗教信仰,并把基督教列为了罗马国家,使得基督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徒也越来越多。

同时在基督教传播的过程中,信徒中增加了富有者。富有者捐献财产,又具有文化知识。他们在教会中逐渐取得领导地位,担任主教、执事和长老。这时,基督教就从最初“受苦受难的人”的宗教蜕变为富有者、统治阶级的宗教。此时,基督教无论在成分上,或者在性质和组织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许多教会拥有大量的田产和金钱。担任这种教会的职务变成有利可图的事业,教会被主教所控制。

我曾经说过这一句话,当权利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当然也可以更形象一点,当男人有钱的时候,毛病就多了。

教会发展到后期,就是糜烂腐败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基督教分裂为好几支派别的重要原因。先是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比如俄国就是东正教。天主教后来又分裂为传统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传统天主教国家有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而基督新教国家有英国,德国,以及北欧的大部分国家。

基督教对于欧洲的重要性,就有点像孔孟之道对中国的重要性,也有人可能把基督教比喻成佛教。但是说实话,我身边虔诚的佛教信徒很少,所以我更愿意把它比作孔孟之道,它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决断等等,一下子很难道的明说的清。总之,基督徒相信原罪,相信上帝,希望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种对于死后的期望决定了一个人的三观。

不管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参观教堂,尝试用一种基督徒的心态去欣赏教堂的一切,相信,你会有一种非常不一样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满足好奇心而已。

2.十字*东征运动

十字*东征(—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持续近年的、有名的宗教性*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被阿拉伯、突厥等穆斯林入侵占领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抢钱抢人抢土地,前后共计九次。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十字*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从宗教信仰的角度看,十字*东征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它不但妨碍了向穆斯林教徒的宣教工作,而且也分裂了东西方教会。

教皇为鼓励人来参加十字*,应许参战人员可以免税、免债、免罪行。而且还可以减免在炼狱的时间。因此当时很多欠税的、负债的、犯罪的人来参战,也有一些群众在宗教的狂热情绪煽动下来参战。大家动机都不一样,有点像乌合之众。

十字*的*队相当残暴,烧杀抢掠,做了很多不道德的事情,在历史上留下很多污点。直到今天,穆斯林教徒还有犹太人对基督教这个宗教有非常恶劣的印象,主要是从十字*东征所留下来的。

十字架这个记号,从圣经来看,它是代表耶稣基督为救赎世人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基督教的象征,代表的是爱,是饶恕,是仁慈。十字*将十字架放在*旗上、盾牌上,拿十字架这个记号来组织*队、代表*队是很不合圣经的一件事情。

从文化的角度看十字*东征,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当时回教徒在天文学、数学、医学方面有很多是比西方国家更先进的。像我们今天所用的阿拉伯数字,就是由他们从东方传到西方的。十字*东征也促使西欧的封建贵族制度渐渐没落,继而民族主义兴起,整个国家渐渐团结和统一起来。这些民族国家也影响了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

3.欧洲中世纪大瘟疫

14世纪中期,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席卷欧洲,从年到年,它把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夺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万人!当时的人们认为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了,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

据相关专家介绍,黑死病可能是一种淋巴腺肿的瘟疫、这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今天仍时有发现而且相当危险。这种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携带,带病菌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等老鼠死后,再跳到人体身上,透过血液把细菌传染到寄生主的体内。黑死病因其可怕的症状而命名,患者身体上会出现大块黑色、疼痛并且会渗出血液和脓汁的肿瘤,受感染的人会高烧不退且精神错乱,很多人在感染后的四十八小时内死亡,相当恐怖。

捷克首都布拉格以东约70公里的小镇库特纳霍拉有一座著名的“人骨教堂”,里面的烛台、吊灯等装饰品全部由人骨的不同部位拼凑而成,见者头皮发麻。在欧洲,类似的“人骨教堂”不值得惊讶,多个城市都有。这些人骨都是来自于14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黑死病时所死亡的人骨。

受灾难最严重的是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受灾难程度较小。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的城市,街道、公园、房屋等地方,到处都是黑死病人的尸体,有很多尸体停放了很多天都没人敢去理会,整个欧洲仿佛处于人间地狱一样。

起初人们还会把尸体处理掉,但随着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处理尸体的人也越来越少,城中横尸遍地,很多人染病之后回到家,全家死了也无人知晓。人们上街都挂个牌子写上自己的姓名,因为走着走着可能突然就死了,有名字收尸比较方便。

这种怪病是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人与人之间开始充满了猜疑和恐慌。正如意大利文学家薄伽丘在其著作《十日谈》所写的“亲戚冷漠,兄弟相弃,丈夫常被妻子抛弃;不仅如此,更难以置信的是,父母丢弃自己孩子让他听天由命,就如陌生人一般”,很显然,这场严重的瘟疫已经演变成伦理灾难。

不但瘟疫四处索命,人类也在互相攻击、迫害。关于在这段时间将没有死去的人强行封入棺材活活憋死,关于因为愚昧和无知肆意给女性扣上邪恶女巫的帽子活活烧死,这些真实的历史被人们口口相传,然而这才只是当时真实情景万分之一的表现罢了。

而面对突如其来的鼠疫,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都惊慌失措,他们努力尝试各种防治方式,都以失败告终。被宗教左右的百姓们坚信这是神对于人类堕落的惩罚,所有人痴迷于占星或者巫术之中,也有人声称自己是先知,骗取人们的钱财;人们精神上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有人赤身裸体在大街上狂奔,自虐肉体,大喊"我有罪"。

欧洲各国的犹太人自成一体,居住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愿意被当地人所同化,而且比较爱卫生。所以很少有犹太人得黑死病。况且犹太人世代经商,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这也更加激起了基督徒们对他们不满。基督教会有规定:给别人借钱不允许收利息。世代经商的犹太人就做起了放高利贷的独门买卖。犹太人在长期的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财产,还是欧洲人的债主。消灭了他们,既能抢到钱,又能免除债务。犹太人平常就被基督徒们歧视,这时大瘟疫来临,民间盛传这场将导致世界末日的黑死病是犹太人伙同魔*带来的。

年9月,在瑞士日内瓦附近的小城西恩,这个“投毒”的犹太人药剂师萨伏伊就被抓住了,他受到审判和严刑拷打。这名药剂师不堪忍受被烙铁烧腋下、脚底、生殖器,被铁钳将指甲一片片剥下,终于向法官“承认”:用青蛙、蜥蜴和人肉制成毒药,然后分发给其他犹太人往水井、河流中投毒。“要毁灭整个基督教王国并统治全世界”,供词以书信的方式迅速扩散到整个欧洲,为迫害犹太人找到了借口,屠犹运动开始席卷整个欧洲。

其他异教徒或少数民族也多多少少受到了迫害,在一些地方,吉普赛人被指责传播疾病,被活活烧死;许多人被诬陷为魔*或者与魔*订约,被处死和没收财产。与“异端”有联系的黑猫也被视为传播者,被大规模猎杀,一同受牵连的还有女巫——黑猫是女巫的化身,她们与大量野猫一起被送进火场……

黑死病最终被终结的最重要原因,竟然是它的致死性太强。由于它的致死性太强,导致每天死亡的人已经远超感染之人,如此一来宿主的数量每天都在持续下降,感染效率和传播范围自然也就开始下降。导致疫情广泛蔓延至一个顶点之后,便再也无法进行有效传播。与此同时,随着易感染人群的持续死亡,剩下的大多都是难以感染的人群亦或是已经产生抗体的人群,自然也令感染效率大为下降。

现在医学界有种理论,黑死病,也就是鼠疫,现在是进入了蛰伏期,将来还会再爆发。不过现在人类的医学水平,控制鼠疫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对于黑死病最开始是如何传播开来的,如今仍没有定论。

有专家认为,年,在蒙古*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时,用抛石机将感染鼠疫的尸体抛进城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细菌战。鼠疫原产中亚,其携带者是土拨鼠。在蒙古帝国之前鼠疫曾多次传入中国,所以在当时,中国人已经对鼠疫有了免疫力,而欧洲人在此前并没有接触过鼠疫。在卡法的一个热那亚商人将带病的跳骚无意间带到意大利,于是鼠疫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成为人闻之色变的黑死病。

但也有专家认为,鼠疫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把病菌带到中东,然后又传播到欧洲的。还有专家认为,黑死病的爆发与传播与彗星撞地球有关。

有资料显示,在黑死病爆发前夕,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灾难,即彗星撞地球,这造成地球上的农业受到重创,全球爆发了一次灾难性的大饥荒,并最后引发了那场在欧洲大地肆虐、让人们谈之色变的黑死病。

另外,黑死病之所以能在欧洲肆虐横行还与欧洲中世纪大量屠杀猫有很大关系。

在中世纪欧洲,人们普遍信仰宗教,欧洲人认为猫是女巫的宠物和助手,所以猫被大量消灭,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猫在欧洲绝迹。黑死病重要的传播媒介老鼠则在这条断裂的生物链中疯狂增长,为黑死病的暴发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直至黑死病暴发后,猫才因具有捉鼠的本领而大受欢迎。

如今,人们依然闻“黑”色变,黑死病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创伤不可磨灭,甚至改变了欧洲历史。这一惨重的疫情告诉我们,人类只有吸取教训,做好防疫准备,才能防患于木然。

4.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通常指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到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教体系。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约翰·卫斯理等。

宗教改革的理论其实很简单,就是强调「因信称义」,也就是说信徒不必通过教会的繁琐仪式、规矩,或者不断行善来获得救赎,而是通过「信仰」这件事本身就够了。

信仰改革对于当时的人很有帮助:不用缴纳太多钱给天主教会供养他们,做礼拜少了许多繁文缛节,宗教语言和圣书变成自己的母语,在当时这一切都很叛逆,很酷。对于王权来说也是这样,英国圣公会的发展就是个典型。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在欧洲各国同时进行的,方式、时间跨度也不太一样。

在这次大改革中诞生了新教,诞生了新的国家,以前在西欧虽然有国家,但是国家是没有在宗教之上的,宗教是凌驾于一切之上,国王加冕也需要教皇给国王戴上*。当时宗教的势力是极其强大的,不管是在中世纪也好,黑暗时期也好,宗教的概念是远远超越了国家的概念,超越了民族的概念高高在上的东西。

导致改革有好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开始腐败,教皇开始腐败,然后整个教廷开始腐败,开始买官卖官,当时已经腐败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有一位富商花钱买了一个神父的官职,到一个地区当神父,但是他连基本的“十戒”都弄不清楚,就去当了神父开始敛财,这就相当于在中国古代做官连《三字经》都不会。

当时的教会已经腐败到这个地步,但是教皇依旧要以修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发行一种叫做“赎罪卷”东西,赎罪券的作用是可以洗脱你的一切罪孽,只要听到你的金币投入钱箱的声音,你就已经洗尽了罪孽,可以直达天堂,虽然你可以选择不买,但是不买的潜台词就是你会因此下地狱,教皇就用这样一种欺诈伴有恐吓的方式,来进行他敛财的目的,从此可以看出当时宗教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已经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这个时候在人民中的知识分子开始反弹,当时所有的知识书籍基本都储存在宗教中,那个时候欧洲的大学都是书本匮乏的时代,只有宗教里面才有足够多的藏书,他们用羔羊皮剥的很薄,由教士来抄书,大家现在去博物馆还可以看到。

当时宗教改革的带头人是马丁.路德,他是当时一所宗教大学的老师主教神学,赎罪劵的事情让他愤慨不已,因为赎罪券这种东西在神学中没有任何说明,是一种完全讲不清道理的东西,只能用来恐吓老百姓,他便写下了著名的《九十五条》来反抗赎罪券,并把它贴在了教会的门上。

当时的马丁.路德。都以为自己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没想到的是,宗教已经腐败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教皇只顾着敛财,以至于没有人理会马丁路德,没有人去与他辩论。以至于《九十五条》广为传播,正好当时中国的两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了欧洲,两周之内就传遍了德国,《九十五条》,因此在欧洲的土地上广为传播,掀起了宗教改革的大浪潮。

宗教改革就是让基督教从教会的手里解放出来,变得世俗化、平民化,比如马丁·路德翻译《圣经》为德语,让大家不用通过教会解读拉丁文本才能读圣经,松动了天主教对于民众的思想控制,削弱了他们的力量,让非宗教化的王权得以强势起来,最著名的就是拿破仑,将*从教皇手上拿走,自己戴在了头上,欧洲历史从此走向了进步向上的道路。

5.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因为意大利最早开始资本主义萌芽,且较多的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之后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是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提出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6.地理大发现

又名探索时代或发现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最著名的就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

地理大发现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改变了人们的地理观念,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进程。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7.30年战争

“公元17世纪初叶,在欧洲爆发了一场血腥的战争。它比人们以前所知道的任何一场战争都历时更久、也更野蛮、涉及的范围更广”。这是欧洲历史上第1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整场战争从年一直打到年,整整延续了30年,后人因此称之为三十年战争。

16世纪反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导致了德意志的宗教分裂。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几百个大小诸侯也乘机侵吞教会财产。扩张领土、称雄割据。帝国的皇权受到严重削弱。帝国的皇帝成了孤家寡人。国境内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教派势力,天主教和新教。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势力主要集中在德国的南部,东南部和莱茵河中下游一带。由路德教和卡尔文教组成的新教势力,则集中在北部的萨克森、黑森、勃兰登堡以及莱茵河上游一带。两派势力水火不容。德意志陷入空前的分裂和不安定状态。

年,狂热的天主教教徒、帝国皇帝费迪南二世,试图从波西米亚的公职岗位上排挤走新教徒,并强行关闭两座新教教堂来巩固他的皇权。一场反对皇权的起义,随即在布拉格爆发了,波西米亚也就是今天的捷克,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年5月23日。为了维护自己的宗教权利,信奉新教的波西米亚人,冲进王宫,捉住菲迪南二世的两个钦差,并按照波西米亚人惩罚叛徒的习惯。将他们从20多米高的窗台上扔了出去。坠入下面的壕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掷出窗外事件”。这一事件犹如干柴堆里的一粒火星,立即点燃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欧洲大会战。

该战争是第一场全欧大混战,以哈布斯堡同盟为一方,反哈布斯堡同盟为另一方,是一场针对奥地利和西班牙霸权的挑战,也是欧洲利益的再分配。

哈布斯堡同盟主要有奥地利、西班牙、波兰立陶宛联邦、教宗国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支持天主教的国家。反哈布斯堡同盟主要有法国、英国、俄罗斯、瑞典、荷兰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支持新教的国家。

战争一共持续了三十年,反哈布斯堡同盟一共结成了四次,前三次均告失利,第四次反哈布斯堡同盟中,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则在著名的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领导下加入新教一方,并助力反哈布斯堡同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三十年战争摧毁了哈布斯堡的霸权,西班牙衰落,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分裂,境内的意大利诸国、瑞士、荷兰独立,奥地利的皇帝之位被架空,从此法国称霸欧洲达半个世纪之久。

30年战争结束了自中世纪以来长期有一个教皇、一个皇帝主宰欧洲的局面。作为战争的最大赢家,法国确立了欧洲霸主的地位,瑞典则成为北欧的霸主。战后合约从文字上承认了国际间大小国家平等、信教自由的原则,也开创了欧洲国家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因而被视为欧洲近代国际公法的基础;是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十分重要的文献。和约还正式承认新教和天主教地位平等,并规定今后有关宗教的争端,应该在国家议会、天主教和新教议员中,通过友善协商来解决,从此宗教争端再也没有成为欧洲战争的导火线。

在三十年战争中,战火燃遍了大半个欧洲大陆,大多数的欧洲国家先后卷入到这场战争中。战争的发源地和主要战场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德意志,参战各国大约有多万士兵战死沙场。在这场长期的、野蛮的、残酷的战争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胜利者,正如当时一位瑞典官员所说,“我们确实可以说我们从别国夺取了土地,但结果却毁坏了我们自己的祖国”。战火的吞噬,仇恨与杀戮不断升级,瘟疫和饥馑又接踵而至。这就是战争孕育出的结果。

8.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治学、经济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辨的知识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裁判一切,重构一切。

在*治领域,他们要求改变旧制度下的专制制度,要消灭专制主义,实现和保障人的权利;

在社会方面,他们批判等级制下的世袭特权,要求消除阶层固化,实现平等;

在宗教领域,他们反对教会权威,反对宗教迷信,要用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志,彻底打碎强加给人民的宗教枷锁;

在知识领域,他们倡导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索,推动科学实验和发现,把人民从蒙昧无知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这批启蒙思想家所进行的全面深刻的理性批判便是我们所说的启蒙运动。

在这批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者为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和卢梭。在一个还处于专制王权统治,出版遭到审查的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正是因为他们真诚地希望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自由的人。

总之,在这些启蒙思想家看来,要确立每个个体的权利,实现每个人的价值,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启蒙思想家的这些思想随后鲜明地体现在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中。年7月14日革命爆发,8月26日便通过了《人权宣言》,庄严地宣布:“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由此,对启蒙运动的认识就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思想观念这一维度。不可否认,启蒙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本质上,它以理性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思考方式。启蒙思想家们重新建立起了对世界的全新理解,并且以此为基础来重建一个新的社会,重建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和运行逻辑,以及支撑这一切的知识体系。

9.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Ageof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10.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经济方面

年7月13日,周长达40毫米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同年冬天,法国处于严寒状态。这致使法国大革命前夕,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大规模的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饥荒甚至蔓延到欧洲的多个地区,而且*府缺乏足够的运力致使食品无法运往灾区。

国内最大的地主罗马天主教会对谷物征收什一税。什一税尽管表面上减轻了国王税项对民众的压力,实际上对每天都饿着肚子的穷人而言是一座大山。

国内设置的关卡则限制了国内的经济活动,以及在间歇性的作物歉收时成为运输障碍。资料显示年贫户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费在面包上,年则达到80%。商品滞销,农民涌入城市造成高失业率,都使得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法国由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特别是七年战争)而导致国库空虚,以及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带来的财*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量高达20亿里拉。。同时贵族阶级,尤其是住在凡尔赛的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的奢华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经济负担。老旧而效率低下的财*系统无法负担*府债务,而不合理的税务制度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阶级因素

新旧阶级势力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革命推波助澜。法国的贵族头衔是开放的,让一些有能力及有钱的第三等级人群有机会成为贵族。

年至年间,法国社会增加了约5万个新贵族。随着国家财*陷入危机,封爵的价格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一些没落的贵族对这些新贵族也十分的不满。贵族本身也有投资商业、矿业、地产等行业,因此中产阶级财富与贵族财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纪以后变得模糊,但中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日益严重。

意识形态

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治因素也是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重要原因。

这包括对专制王权的愤恨;那些和荷兰、英国等国的商业城市有联系的,也因为荷兰爆发爱国者起义失败吸引了荷兰流亡人士,无形中助长了法国革命的*治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和商人对贵族特权和统治的愤恨;农民、工人以及资产阶级对传统贵族领主特权的愤恨;对神职特权者的愤恨和对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对贫困的乡村低等教士对贵族主教的愤恨,和由此延伸的对天主教的愤恨,受新教徒控制的小兄弟会修士会对其它宗教机构的影响;对自由以及共和制度的渴望;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彻底地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11.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欧洲各国王室之间历来有联姻的传统,几乎各个国家的王室成员都是亲戚关系,这也就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每当一个国家的王室出现无嗣或断嗣局面时,其他国家会显得比这个国家更加着急,甚至经常会爆发由多个国家参与的,针对某个国家王位继承权的争夺战争。

十七世纪晚期,欧洲各大国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相继衰落,荷兰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已将头把交椅拱手让与英国,奠定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策,使法国经济繁荣发展,国力得以迅速提升。英国和法国此时已相继成为欧洲*治、经济、*事强国。

普鲁士原本只是神圣罗马帝国北部一个小国,霍元亨索伦家族通过战争、外交、联姻等多重手段,用几百年时间,把普鲁士发展成了帝国最大的诸侯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雄才大略,大刀阔斧的进行*事改革,摒弃了其他国家依赖雇佣*的传统,建立了一支以本国士兵为主的*队,使普鲁士*事力量大幅提升。

长期统治欧洲大陆的神圣罗马帝国早已在三十年战争的打击下分崩离析,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戏谑道: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甚至不是个帝国。

虽然神圣罗马帝国国力日渐衰落,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依然占据着帝国皇位,控制着欧洲大片领土,自然就成了英法等列强狩猎的目标。

因此,奥地利王室的继承权就变得极为敏感,牵动着欧洲列强的注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格局。

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为了防止奥地利因争夺王位导致国家分裂,颁布《国本诏书》,宣布奥地利所有世袭领地不可分割,如无男嗣,便由长女继位。

查理六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玛利亚·特蕾西亚,在他去世后,玛利亚·特蕾西亚依据《国本诏书》登上王位,时年23岁。

然而,很多国家都质疑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任资格,巴伐利亚选帝侯和萨克森选帝侯均表示强烈反对,各自声称自己才是最佳继承人。

法国力图使自己扶持的巴伐利亚选帝侯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巩固自己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而英国则希望通过支持奥地利来压制法国的力量。

西班牙觊觎意大利境内的奥属领地,日益强盛的普鲁士则对富饶的西里西亚垂涎已久,而俄国又对普鲁士的迅速崛起深感不安。

欧洲列强各怀*胎,为了自身利益,围绕奥地利王位继承权爆发了一场持续数年的争霸战争。

最先安耐不住的是普鲁士,他们在其他国家观望之际,率先提出由巴伐利亚选帝侯继任奥地利王位,随后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等国相继宣布支持。

英国,荷兰,俄国,匈牙利,波西米亚等国则迅速表示支持奥地利,拥护玛利亚·特蕾西亚为奥地利国王。

年12月,普鲁士不宣而战,进*西里西亚。普*超强的战斗能力,以及出其不意的进攻,打的奥*节节败退。年1月,普*成功占领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特。

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西班牙等国于年5月在慕尼黑签订《尼芬堡条约》,形成了以瓜分奥地利为目的的*事同盟。

年,巴伐利亚选帝侯阿尔伯特被反奥联盟推举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七世。

英国,俄国等国虽然在口头、精神以及财*上支持奥地利,却始终没有派出*队参与战争,使得奥地利局势岌岌可危。

危难之际,女王玛利亚·特蕾西亚用她敏锐的*治嗅觉察觉到了问题的关键,主动找普鲁士议和,以割让西里西亚为条件,使普鲁士退出反奥联盟。

普鲁士的退出给了奥地利喘息之机,玛利亚·特蕾西女王亲自游说匈牙利,并说服英国,汉诺威,荷兰等国一起发动反攻,开始收复失地。

奥地利联*势如破竹,接连击败法国,西班牙等国*队,迅速收回巴伐利亚,波西米亚等大片失地。

看到奥地利的节节胜利,普鲁士愈发不安,担心奥地利彻底获胜后会回过头来攻击他们,收回已经割让给他们的西里西亚。

于是,年8月,普鲁士再次不宣而战,突然进攻奥地利盟友萨克森。

面对纪律严明,战斗力超强的普鲁士*队,奥地利联*损失惨重。很快,奥*调整策略,以小股部队的游击战术不断侵扰普鲁士补给纵队,迫使普*退守西里西亚。

年5月,奥地利联*击败其余国家的残余敌人,集中兵力进攻西里西亚,希望一举收复失地。

原本处于守方的普*趁奥*还未站稳脚跟之际,突然发动攻击,打了奥地利联*一个措手不及,迫使奥*接连后退。

经过几次激烈交锋,奥*损失惨重,却始终无法击退普鲁士*队。

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王只得再次议和,双方签订了《德累斯顿条约》。奥地利将西里西亚划归普鲁士所有,普鲁士则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权。

普鲁士投票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丈夫弗朗茨·斯特凡大公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弗朗茨一世,帝国皇位依然掌握在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实际上,这就是趁着神圣罗马帝国衰落之际,为了争夺奥属领地和欧洲霸权,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两大联盟之间的争霸战争。

12.德意志统一战争

德意志统一发生于年1月18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成功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由这个时间开始,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国都被统一为“德意志国”。

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帝国版图由超过个大大小小的独立邦国组成,帝国整体事务则由邦中最强大的奥地利掌控,奥地利大公弗朗茨兼任帝国皇帝,称弗朗茨二世。

年8月9日,奥地利、英国、俄国、那不勒斯和瑞典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最后反法同盟大败收场。战败使奥地利在帝国中威望扫地,伴随着弗朗茨二世于年8月6日退位,各邦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帝国覆灭之前,各邦国之间早就在法律、行*和*治外交方面摩擦不断了,但之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却刺激了原帝国中的德语民众,各邦对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同一法理根基的追求空前高涨。同时,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对欧洲社会*治生态中的王朝和专制体制发起了挑战,这一思想很好地为统一德意志提供了学术基础,统一的推动者借此着重强调了区域内统一传统、教育和语言的重要性。

而在经贸方面,年普鲁士发起的德意志关税同盟,逐步扩展至德意志联邦中的其他各邦国,消除了邦间贸易的繁琐、矛盾和恶性竞争。再加上交通的不断改善,邦内和邦间的商贸和往来旅行变得愈加便捷,进一步加速了中欧说德语的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俾斯麦推动下的德意志统一,主要靠普鲁士的三场*事胜利—普丹战争(年)、普奥战争(年)和普法战争(-年间),胜利带来了民众的拥戴和国际上的尊重,加上*治家的高超手法,使各邦国迈向统一变得水到渠成。最终,通过普奥战争这样的直接对话,普鲁士成功地排斥奥地利,于年建立起了没有奥地利的,*治行*均独立统一的德意志。

13.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年7月28日~年11月11日),简称“一战”,是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1]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万人参战,0多万人丧生,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14.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年9月1日—年9月2日,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2]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民共伤亡余万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战争最后以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