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洛林为什么会成为法国和德国争斗的焦点 [复制链接]

1#

黎塞留开创的国家利益至上与冷酷的现实主义缔造了法国的霸权。在神圣罗马帝国这一中欧大国衰落后,法国成为了欧陆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到了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路易十四继位时,法国就拥有万人口,近12万人的常备*,已是欧陆一霸。路易十四继位后,更是急剧扩大法国的*事力量,使得法国*队的总数一度达到35万人,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罗马帝国盛期的*队总数。

无论是经济还是*事,当时的欧洲各国无一国可以和法国争锋,正因为黎塞留留下了如此丰厚的遗产,路易十四才有资本挥霍无度,在穷兵黩武和奢侈享受中消磨时光。

就在路易十四洋洋得意时,与法国隔海相望的英国加入了这场*治游戏,荷兰执*兼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策略与当年的黎塞留如出一辙,他相信,要想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就必须防止欧陆诞生一个统一的强权,只有欧陆处于分裂和均势,英国的国家利益才能得到保障。面对已经做大的法国,英国毅然构建起针对法国的反法同盟,以遏制法国的扩张。最终,英国向世界宣告,巧妙的外交与谋略,完全可以弥补硬实力的不足,策略换来的以多打少永远要胜过匹夫之勇。

黎塞留的继承者:威廉三世对抗路易十四

虽然黎塞留的智慧让法国一跃成为欧陆霸主,但之后的法国人却并没有继承黎塞留的智慧。无论是路易十四还是之后的拿破仑,都沉溺于法国表面的强大而四处树敌,正是这种外交上的鲁莽,才使得英国可以趁虚而入。

英国国王威廉三世清晰的认识到英国的核心利益就在于防止欧陆统一强权的形成。英国孤悬海外,小国寡民,从硬实力上不占任何优势,其之所以能保障自身安全,全赖于英吉利海峡这一天堑以及英国强大的海*。如果哪一天,欧陆形成了统一强权,那么他可调动的资源将数倍乃至十倍于英国,再这样悬殊的力量下,无论是天堑还是皇家海*,都不能保障英国的安全。

(荷兰执*兼英国国王威廉三世)

要想避免这一情况发生,英国就绝不能置身事外,而应积极插手欧陆*治,防止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英王威廉三世亲口对亲信说:“如果我生在16世纪50年代,眼看着哈布斯堡王朝有一国独大的危险,我也会是个反奥的法国人。”之后的丘吉尔再被问及为何反德时,他也说:“如果情况相反,我们一样会亲德而反法。”丘吉尔、威廉三世都和黎塞留一样,其方针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国家,不管是谁,只要强大到威胁到了祖国利益,他们一概反对之。

(路易十四的*队非常强大)

与黎塞留一样,威廉三世始终以的国家利益为核心,之前他是荷兰执*时,就曾与奥地利结盟,击退了法国。年,傲慢的路易十四突然颁布迫害新教徒的*策,进而引起了欧陆新教国家的巨大愤慨,以至于法国原来的盟友普鲁士和瑞典先后成为法国的敌国。年,威廉三世和妻子玛丽共同成为英国国王,他看准时机,立即说服了英国议会,成立了包括英国、荷兰、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的反法大同盟,法国随即陷入苦战。年,法国遭遇寒灾,农业遭到巨大破坏,近百万法国人冻饿而死,路易十四被迫签订和约。

年,英国、荷兰、奥地利签订反法盟约,继续遏制法国的扩张,并在年与法国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战争,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法国获胜,但是此战大大消耗了法国的实力。法国的人口从年的万下降到万,庞大的*队只剩下不到1/3,财*更是濒临破产,这些问题间接导致了之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西班牙王位战争法国看似胜利,但却是典型的皮洛士的胜利,而最大的赢家显然是英国。

(路易十四败光了黎塞留的家底)

路易十四死后,法国的力量大为削弱,并在七年战争中被英国击败,从而丧失了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和海权的机会。威廉三世显然是成功的。

皮特挫败拿破仑,法国的彻底失势

法国大革命使得法国陷入混乱,但混乱之后夺权的枭雄拿破仑却让法国更为强大。在自由平等博爱理念下组建的法国*队战无不胜,拿破仑先后击败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名震天下。面对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天才,英国首相皮特继续沿用威廉三世的方针,不断结交盟友,以形成对法国的围堵。

皮特为了对抗法国,甚至将俄罗斯拉入了联盟,而当时的俄罗斯在欧洲主流强国看来不过是东方的边缘国家,皮特接纳了亚历山大沙皇,将其作为对抗法国的主力。之后俄国果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俄国的寒冬以及机敏的游击战消灭了拿破仑的主力。

皮特建议由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组成遏制法国侵略的永久性联盟,将反法作为国际秩序的基础。之后为了击败法国,英国先后组建了七次反法联盟。虽然拿破仑的*事才能为其赢得了诸如乌尔姆、耶拿、奥斯特里茨、瓦格拉姆等数不清的战役,但是拿破仑的胜利不仅没能让法国的敌人减少,反而越大越多。

到了第七次反法联盟时,反法联盟的总兵力达到了70万,而拿破仑的兵力只有28万,无论拿破仑是否赢得滑铁卢,对于敌众我寡的局势都造不成丝毫的改变,拿破仑糟糕的外交在皮特的战略下衬托的十分愚蠢,无论拿破仑多么天才,他都不可能与源源不断的敌人作战。

最终,*事天才拿破仑和*事第一强国法国还是被英国领导的反法联盟群殴致死。

外交得当换来的以多打少永远胜过战场上的匹夫之勇

无论是路易十四、拿破仑还是之后德国的威廉二世,都在英国的谋略下败北。英国,作为一个小国寡民的岛国,之所以屡屡战胜实力远超过自己的欧陆强国,不在于蛮力,而在于外交。

利用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不断结交盟友,以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足以弥补自己硬实力不足的劣势。法国和德国,之所以失败,全在于其自恃武力强大,而四处树敌,全然不顾外交的重要性,这是所有*力强大,尤其是陆*强大的国家的通病,因为能打仗,就特别喜欢用粗暴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终,替代英国的不是蛮横的法国、德国,而是一直韬光养晦,从未直接挑战英国的美国,从而成为唯一破除修昔底德陷阱的案例。当时的美国人没有什么大国雄心,除了少数精英,其他人甚至从未想过要刻意超过英国,正是这种优良地缘加上务实平和的态度让美国没费吹灰之力就成为了世界霸主。

有时候,等待就足以获胜,但极少有国家能如此恬淡,这也许就是宿命。

————/END/————

更多精彩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2#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03308.html
法德的“洛林恩怨”作者:羊洋洋编辑:Thomas

洛林,现在位于法国东北部,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与卢森堡接壤,处四国交界。洛林尽管面积不大,却资源丰富。法国煤炭的第一产区在洛林,并且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洛林现在也是法国第一大棉花、第二大钢材和木料产区。

▲洛林位置图

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战略位置使得洛林这么个小小的地方,成为了周边各个国家的香饽饽,都想来啃一口。

历史上,争洛林最凶的是法德两国。在如今洛林地区,当地人以讲德语为主,在文化上更偏向于德国。

▲法国语言分布图,蓝色为法语主要地区,东北部为德语区,有大约60万的德语居民,占据当地人口的近40%

千年的时间里,洛林在法德之间几易其手,不断变换国籍。那洛林到底是属于法国还是德国,为什么两国要争斗不休呢?

一、都是祖宗惹的祸

洛林到底属于谁,历史太久远以致成了一笔糊涂账。

公元前58年恺撒大帝打败了日耳曼部落联*,罗马占领了欧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那时候没有什么德国、法国、西班牙之分。有的只是高卢行省和日耳曼行省。

公元年,罗马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中西欧的广大地区归属于西罗马。

▲罗马帝国疆域图

这个时候洛林的归属没有任何争议,整个中西欧洲都属于罗马,洛林自然也不例外。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陷入了群雄混战的局面。日耳曼人异*突起建立了许多封建国家,其中最厉害的当属加洛林王朝。

8世纪,加洛林王朝出现了欧洲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名叫查理曼。他经过连年征战,征服了西欧大部分地区,现在的德、法、意等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

查理曼在位期间建立起一个可以媲美罗马帝国的庞大帝国——法兰克帝国。

▲查理曼大帝画像

罗马教皇一看查理曼太牛,就乘他在罗马视察之机,搞了“皇冠加头”,这样实现了教会和世俗权力的合作,而查理曼就成了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不过查理曼死后子孙不成器,找不出一个人来继承大业。到了他的孙子辈矛盾最终爆发了。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经过一番争斗,发现彼此都是半斤八两的水平,谁也打不过谁,于是就签订了《凡尔登条约》,将庞大的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

其中的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以西等地区分给了大哥洛泰尔(中法兰克王国),洛尔泰保留了皇帝的号位。帝国的西部(中法兰克王国以西)分给了小弟秃头查理(西法兰克王国),东部(莱茵河以东)分给了二弟日耳曼路易(东法兰克王国)。

▲《凡尔登条约》疆域图

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东法兰克王国为德国奠定了基础,而中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现在的意大利等国。而这个时候的洛林属于中法兰克王国。

年,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泰尔去世,他的三个儿子又将国家一分为三。年,路易和查理因自己的侄子年幼趁火打劫,两人签订了《墨尔森条约》,瓜分了属于洛泰尔的中法兰克王国。

不仅如此,他们还瓜分了洛泰尔的属地洛塞林根及普罗旺斯两地,而意大利则继续维持现状。洛塞林根后来简称为洛林。

▲日耳曼人的剧照

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法国、德国算是同根同源,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法德两国曾经还相互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属地。

而关于洛林的归属实际上就是个糊涂账,由于祖先分家规则不清导致了这场财产之争。

在路易和查理的交涉中,洛林一开始属于东法兰克王国,也就是后来德国的基础。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后来改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现代的德国人,将神圣罗马帝国认为是“德意志第一帝国”。后来,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神圣罗马帝国,洛林自然就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

二、皇权与教权之争

15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没落,哈布斯堡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减弱,内部诸侯纷争不断。趁此机会,教皇对帝国的剥削越来越严重,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教皇的手中,当时的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在这种状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忍无可忍,年,马丁路德领导了震惊欧洲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画像

德意志地区的宗教改革倡导“新教”,不再承认教皇的权威。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这时候以维护教皇权威为名趁火打劫,在年夺取了洛林境内的梅斯、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

宗教改革加剧了德意志境内天主教和新教的对立,各诸侯分别形成了“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两个联盟相互争斗,争夺地盘,反对皇帝专权。

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镇压新教活动,得到了罗马、波兰等国家的支持。年,最终德意志境内爆发了"宗教战争",因持续了三十年,又叫三十年战争。

战争席卷了大半个欧洲,丹麦、西班牙、法国等国为了争夺利益纷纷加入,最后,德意志内战演变成了一场国际性的战争。

▲《三十年战争》电影海报

在这场战争中,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王朝一开始打败了英国支持下的丹麦、瑞典等国,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战争的胜利引起了法国的担忧,为了保持德意志分裂的局面,实现自己欧陆霸主的地位,法国从幕后走到前台,积极支持德意志的新教联盟来对抗天主教联盟。年,法国占领了洛林。年,战争结束,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取得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主权。

—年的这场战争奠定了法国大陆霸主的地位,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依然延续。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则被认为是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开始。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到这里,宗教的争斗还没结束。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对新教徒宽容的《南特敕令》,引起了新教国家领导人的不满,再加上法国的对外扩张危害了周边国家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的利益,他们组成“奥格斯堡同盟”,共同对抗法国。

年,战争以谈判的方式结束,法国和参战国签订了《里斯维克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将洛林归还洛林公爵,后来转给了神圣罗马帝国。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年,波兰原国王去世,法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等以帮助波兰确立国王为由积极参战,最后演变成了法国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哈布斯堡王朝来说是一场灾难,他们同法*的对抗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法*占领了洛林公国。最后哈布斯堡王朝决定妥协,经过谈判:法王路易十五的岳父—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获得洛林公国作为补偿。

但斯坦尼斯拉夫一世于年去世,洛林地区就正式归属了他的女婿——路易十五,法国再一次正式控制了洛林地区。

三、民族统一与大陆霸权之争

哈布斯堡王朝控制的神圣罗马帝国在年瓦解,分解成大大小小的邦国。

年的法国大革命和之后的拿破仑战争,刺激了原帝国中的德语民众,各邦对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的追求空前高涨,再加上交通的不断改善,邦内和邦间的商贸和往来旅行变得愈加便捷,这些都为德国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到德意志文化的影响,洛林是使用德语的地区,风俗习惯又和德意志相同。在民族主义者眼里,这就应该属于德意志帝国。

▲铁血宰相俾斯麦照片

在德意志分裂出的大大小小邦国中,最终出现了对立的两极—普鲁士和奥地利。其中,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指挥下强势崛起,先后通过战争击败了丹麦和奥地利,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大一统德意志帝国的实现,这令普鲁士很不爽。

而法国在近代历史上曾是欧陆的霸主,普鲁士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成为欧陆强国,就必须向西打败当时的法国,但又找不到好的借口。所以,普鲁士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1年的春天,流亡巴黎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宣布退位,西班牙*府想请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兄去当国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爽快地答应了。

▲德意志的统一过程

对于普鲁士国王来说,堂兄当西班牙国王,就意味将西班牙和普鲁士变成一家人,这既有利于提高普鲁士的国际影响,也有助于挑战法国的霸主地位,一举两得的好事。

法国当然不满意,他认为普西联手,会影响欧洲霸主地位。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阴谋下,天真的拿破仑三世上当了,一怒之下对普鲁士宣战。而普鲁士一看机会来了,借此号召德意志民族团结起来,进攻法国。

▲普法战争形势图

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而德意志地区最终实现了统一。德国人将这个帝国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年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大部给德国,洛林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德意志帝国统一

割占洛林既是为了实现“大德意志帝国”需要,也是为了资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这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电力为代表,需要大量的煤炭、钢铁、石油资源。

德意志历史上长期分裂,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借着帝国的统一,和洛林丰富的资源,刚好能够满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助力着德国逐渐成为欧陆的强国。

▲画家笔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普法战争后,法国想要报仇雪恨,而德国既要限制法国,又要在后发的优势下不断对外扩张。最终,德国和拥有众多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产生了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以德意奥“三国同盟”的失败而告终。法国终于一雪前耻,战后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迫使德国等战败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割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凡尔赛条约》签订图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巨大的剥削与压迫,引起了德民族主义者的不满,-年的经济大危机又加剧了德国与英法等国的矛盾。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走上了扩*备战对外扩张复仇的道路。

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年德国入侵法国,由于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低估了德国的战斗力,战略失误的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又被德国兼并。

直到年,德国投降,二战结束,法国才再次收复了对洛林的主权。现代法德的边界这时才逐渐稳定下来。

战后,由于法德的和解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入,现在的洛林已经恢复了平静的生活,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其成为法德之间的一个教育基地。

法德之间的几易其手,也给洛林留下了许多有特色的历史景点,成为了一个极具风情的旅游胜地。

▲现代的法国洛林

作者:羊洋洋编辑:Thomas(唐)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作者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转载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End全文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