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印度裔苏纳克成首相别奇怪,这跟英国历史和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d/260588/

全文索引

一:英国、印度相似的早期躺平。

二:英国为何走上不同道路?

三:英国政治传统的成型。

四:英国政治传统和世界霸权?

五:现在英国问题咋来的?

六:苏纳克的命运会如何?

10月23日,英国前老大约翰逊,在权衡一二后,面对支持者不够的时局(59票党内支持未达票参选门槛)选择知难而退,让印度裔苏纳克成了保守党魁首,并且自动成了英国新首相。

这是英国人的选择,我们不好多说。

但作为历史作者,看见这一切还是感叹良多,果然:英国正统在印度。

什么是正统?遵循历史和政治传统就是正统,至于是否是英国人领导英国。

看过英国史,这其实不重要。

一:英国、印度的躺平时代。

英国是个啥样的国家?它是欧洲最奇特的国家,四面环海让英国易守难攻,也让英国人有了双重国家性格。

正面看:海洋的便利性给了英国开放的文化价值观。

反面看:这开放价值观,又在海峡阻隔后让英国形成了孤立、封闭的政治氛围。

矛盾和拧巴的民族性,跟英国民族的形成历史和构成有关。

这点上,英国跟印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11世纪之前,还没形成民族国家概念的英伦三岛,遭遇了无数外来入侵。

入侵者们轮番蹂躏英伦三岛。

这其中,罗马来过两次,维京海盗来过三轮,其他民族也是数不胜数,经过数百年战争和融合,英国人杂糅成了统一民族。

这接二连三的入侵让英国始终以欧洲国家自居,也让这个欧洲文明的边缘国家,拥有如影随形的大陆情节。

诺曼王朝和金雀花王朝时的英国,都是地跨海峡的帝国。

因此,从历史叙述角度说,这英法国时代,算得上英国第一帝国时代。

这接连被入侵岁月,不跟印度一样吗?

绵延千里的兴都库什山脉跟印度开了个玩笑,全长53公里,最窄处米的开伯尔山口,成了印度噩梦。

这条四季都能通行的山路,让无数窥伺印度的征服者,有了进入印度的契机。

契机之后,雅利安人、希腊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纷至沓来,让今日印度种族复杂,种姓制横行。

英吉利海峡,挡不住北欧的入侵者。

开伯尔山口,给了古印度无数噩梦。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英国还能复兴,变成强大的民族国家咧?

二:被迫抛弃的大陆情结。

英法国时代,是英国大陆情节的体现。

可这一切却在金雀花王朝“失地王约翰”时代却变味了。

失地王约翰不负“失地”绰号,接连战败不说,还让英国失去了阿基坦、安茹、缅因、布列塔尼甚至诺曼底的领地。

整个欧陆,英国仅剩阿奎丹的几块属地。

这让英伦三岛成了英国根本,也让后来的英王都有一个梦想:夺回欧洲领土。

由此才有了英法年《巴黎和约》出炉(互相妥协),以及后续的百年战争。

年到年的“百年战争”改写了英法命运,也让英国有了强大的可能。

这场战争明面上是因法王继承权问题而起,实质上却是英法争夺佛兰德尔、加斯科尼这两个羊毛加工产区而进行的战争。

经济利益成了战争动因,却阴错阳差放出了民族主义的萌芽。

战争进行20多年后,英国在普瓦捷之战大胜法国,俘虏法王约翰二世后,逼迫法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布勒丁尼和约》(年)。

这份条约让英国收获了近半法国领土,还获得了大量赎金,法国脸都丢干净了。

君王受辱和英国人的狂妄,让法国开始升腾起民族意识。

被占领的法国人不甘于英国统治,顶着黑死病流行,开始了绝地反击!

年,法国人在查理五世带领下,几乎收复全部失地,打的英国退守沿海。

一看打下去就要完蛋,法国也民困国穷,两国在年缔结了20年停战协定。

英国仅仅在法国留下了五个港口城市,作为反攻基地。

这和平跟停战条约规定的时间相似。

二十年之后,英国借法国内乱机会,在年重启战端!

战争初期英国胜利不断,并在年进军巴黎,逼迫法王查理六世签订了《特鲁瓦和约》,精神病患者查理六世答应了英国丧权辱国的要求。

第一,亨利五世成法国国王女婿,拥有了法王继承权。

第二,宣布太子不是亲儿子,承认英王亨利五世是法国王位继承人和摄政王。

第三,法国成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特鲁瓦和约》,应是英法两国最早的,拥有合并效应的合约。

可亨利五世却是短命鬼,年就去挂了。反而是法国,因为长久的反抗战争,形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信念。

进而孕育出了圣女贞德。

英王亨利六世当了七年法王后,17岁的贞德宣布自己受上帝指引,前来解救法国。

传奇圣女,一人一骑穿过英军防线,拯救奥尔良后,又一鼓作气收复无数城池堡垒,逆转英法战局,也在胜利的黎明时刻,用自己的死亡,鼓舞法国人。

在贞德鼓舞下,年百年战争结束,除了孤城加莱,英国在欧陆再无立锥之地。

一场百年战争,英国退出欧洲,法国迎来民族统一,英国第一帝国时代终结。

至于这个帝国时代,英国人的特点是啥?

那就是不咋在乎谁当国王,也不在乎王室的血统。

威塞克斯王朝是日耳曼昂撒后裔,卡努特大帝是丹麦人,诺曼王朝是法国人(挪威后裔),金雀花王朝是法国人(安茹家族),斯图亚特王朝源头在法国,实质是苏格兰人,汉诺威王朝是德国人。

至于今日的温莎王朝,则是德国后裔。

几乎都是外国人,英国人一点意见没有,那么今日来个印度首相,英国人又咋滴会有意见咧?

这就是英国人选择印度人当首相不膈应的原因:躺平传统延伸到政治层面,让他们不咋在乎民族熔炉中,谁成带头人。

三:英国政治传统的成型。

百年战争后,英国沉寂了多年。

但英国跟欧洲的经济联系却一直在继续,一直在积蓄力量。

这沉寂和积蓄时代,让英国能冷静看待欧陆争霸,进而寻思关键命题:搞钱!

对,就是搞钱,这才是英国在欧洲列强不断争锋时代脱颖而出的关键。

首先:英国的地缘条件和完整的国家属性,让他们不咋担心海上入侵者。

其次:没有外来威胁,让英国有余力将目光越过欧陆,投向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最后:这地缘条件和市场扩展,让英国有了重商主义和光荣孤立的传统。

这传统如何诠释,看经济做派和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懂了。

经济上:大航海时代后的英国人,一直致力于搞钱,英国政府也特别鼓励商业。

光荣孤立上,伊丽莎白一世就是明证,这个英国出生,长大的女王,对英国特别有归属感!

这归属感在女王接连婉拒“西班牙、瑞典、奥地利、法国的国王大公求婚后,变成了英国人的民族向心力。

婉拒求婚,坚持单身让女王成了英国大众情人,就连温斯顿·丘吉尔都说:她和臣民的关系是长期调情的关系。

女王收获了空前爱戴,也给英国平稳渡过宗教革命时代埋下伏笔。

在女王主导下,践行中间线路的英国,避免了陷入宗教战争,还在逆势崛起,战胜西班牙后,塑造了英国独有的国民性。

年吞并了葡萄牙的西班牙,诉求一鼓作气解决英国问题。

在渡过8年外交拉锯之后,年,战争来了,西班牙舰队杀气腾腾冲向英国。

这庞大的舰队,让英军总指挥德雷克爵士说了句宛如预言的话:还从没有过如此强大的舰队,但全能的上帝更强大。

预言之后,天降暴风让西班牙吃瘪,上帝保佑了英国。英国以战死人为代价,让西班牙人铩羽而归。战而胜之后,英国民族精神高涨,并体现在了政治上。

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来自苏格兰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不是啥明白人,居然诉求恢复受限的王权,弄的国王跟民众走上对抗之路。

不久后,一场以“清教革命”为别称的英国革命,塑造了英国的政治传统。

英国人用超前的“生而自由的英国人”作为口号,推翻专制,并在年处决国王查理一世后,成就了英国跟欧洲所有国家的不同。

这不同就是,底线思维:王权必须被限制,英国人需要自由,谁触犯这一切,就等于跟所有人为敌。

期间虽有护国主克伦威尔的乱入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但英国人依旧用换国王的方式,迎来了光荣革命的胜利,并让国王在年10月接受了“权利法案”,确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四:英国政治传统和世界霸权?

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君主制,无疑是宽松和自由的存在。

王权因为议会的限制,也让英国进入责任政府时代,这创新举措和工业革命赋能,成就了英国的辉煌。

年-年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英国以宗教为借口跟法国开战,重回欧陆。

年-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军打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怀疑人生,顺势拖垮了法国和荷兰。

年-年的七年战争,则是英国走出欧洲,走向世界的决定性战役。

欧洲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死扛群雄让英国能火中取栗,在北美、印度收获胜利,英国也接连击败法国舰队,成了最强海权国。

战争过后,一个以英国为中心,辐射殖民地,以重商主义为准则的贸易圈成型了。

在这个贸易圈中,英国提供工业品、制成品,美洲提供烟草、鱼类等,西印度群岛提供蔗糖和农副产品,印度提供香料。

尚没有经历工业革命的英国,就用行动践行了最早的产业分工。

这原始产业分工体系,最后也成了工业革命的诱因,让英国一跃千里。

那么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当然是主因。

这个制度保证了英国社会的宽松和平和,也倡导个人奋斗和创造性思维。

这些,又在重商主义政策赋能后,体现在经济政策自由度上。

虽然中间有法国的反击和美国诞生的故事,但英国国运依旧如日中天。

乡村中的厂房,城镇中的烟囱,工厂中的机器,高炉中的铁水,形成了交响曲,也让英国登顶了世界霸主。

这霸主也有数据为证!

年,世界金属品、棉织品、铁产量50%来自英国,煤产量的66%来自英国,造船业、铁路里程也是世界第一。

年,世界工业品的45%,贸易量的40%是英国创造的,英镑成了世界货币。

工业改变了世界,英国就是急先锋。

然后,英国的政治传统,在急先锋时代前后,又改变了:从重商创新,变成了保守政治下的“有保留地变革”。

时至今日,保守党依旧是英国中坚力量。

这保守啥意思?

不是固步自封,抗拒变革,而是顺势而为,用小步慢走方式,保持政治稳定性!

这政治传统,不提倡“标新立异和朝令夕改”,跟今日英国完全不同。

为啥咧?

因为那时的英国人认为,自己拥有最完美的制度,变动不是让政策更好,而是破坏完美。这就让英国执政党都成了保守派。

稳定性,成了英国特色,并在到这50年坚持后,间成就了英国。

这段时间,贯穿了法国大革命前后。

保守的英国,看法国激烈到杀掉国王的造反特别反感,也觉得拿破仑帝国崛起,影响了欧陆均势,威胁了英国安全!

这就让英国有了基于保守主义和维护均势两个干涉的必要性。

英国的外交纵横,引发了持续22年的拿破仑战争。

22年中交替执政的托利党和辉格党,在战争过程中稳如老狗,面对大革命的冲击不为所动,22年如一日的跟法国敌对。

期间虽也有媾和时刻,但大方向从来没变,最后也不出所料迎来了胜利。

胜利后对战败国法国的宽容,也让英国得以维系欧陆均势,让日不落霸权,建立在“自由贸易”基础上。(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封锁出来的)

制度自信的英国,用制度稳定收获成功,也迎来了“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时代。

五:现在问题咋来的?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是维多利亚时代,也是英国的巅峰期。

它从年持续到年。

维多利亚时代早期:英国确定了在欧洲的霸权,并且在鸦片战争后,扣开了中国大门,有了广袤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国力达到巅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

可这一切,在年开始了变化!

美国和德国,工业产值先后超越英国,英国的优势,仅剩财富积累和海上霸权。

但英国殖民政策依旧不改,为了攫取更多利益,布尔战争爆发了。

这场年起,持续3年的战争,耗费20亿英镑,付出2.2万人伤亡的代价,虽然取胜,却让英国从扩张期转入经营期。

基于此,英国做了不少尝试,“帝国议会”制和“共同关税制”就是如此。

让殖民地拥有帝国议会席位,执行统一关税,前一个放权,后一个让利,算计可谓深远,却并没有效果。

因为经济上疲态尽显的英国,政治博弈上也力不从心,在接连经历了一战和二战后,从大英帝国变成了小英王国。

沿袭实用主义传统和务实态度的英国政客,选择将殖民地包袱一个个卸落,不断调整英国国策,默认了变成二流的现状。(年运河危机后)

承认不行后的英国,在年选择加入欧共体,用自己的政治地位(五常),释放影响力,依托欧洲,维持大国地位。

但这一切,依旧免不了利益算计和私心,并在一场改革后被放大。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代,英国经历了最后一次激进的经济改革。

国企私有化,福利全抛弃,公会被压制,货币发行被控制,私有化无禁区。

这激烈变革,并不符合英国的政治传统,却因为撒切尔的坚持,一弄就是11年之久,还被后续的约翰·梅杰和林顿·布莱尔政府沿用,一直持续了近30年,直到年才因为次贷危机而改变。

顶住压力的撒切尔夫人,将褒贬都有的方案坚持到最后,熬过了英国衰退期,也收获了荣誉无数,更让英国经济,彻底金融化。

而这就是英国问题的根源,工业实体经济空心化,金融成了支柱产业。

英国为何脱欧?

因为金融是经济支柱,欧盟从经济实体变政治实体后,影响英国人赚钱。

工业竞争力缺失,让英国在跟德、法、意竞争的时候特别弱势,不断吃亏。

金融问题,成了今日英国一切问题的根源,政策延续性消失和政治家勇气的缺失,又放大了問題。

脱欧后遗症、俄乌战争、美国加息,是英国衰退的三重诱因,非人力可以在短时间扭转,即便政策有用,没有坚持,也是没有效果的。

可经济衰退期的英国人又特别敏感和沒耐心,于是,约翰逊和特拉斯先后辞职了。

六:苏纳克的命运如何?

相较于特拉斯的朝令夕改,苏纳克还是比较靠谱的。

竞选时他就多次警告英国人说:特拉斯的减税承诺就是画饼。

這是他的睿智,除了睿智之外,他另一個特點是毅力十足!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有理由相信,毅力和睿智的苏纳克能带领英国走出泥潭。

至于英国人如何看待印度人成为首相。

之前说过,民族熔炉英国并不在意谁治理自己,同样,这在欧洲也不是事。

罗马帝国后期名将斯提里科,埃提乌斯都有汪达尔血统,不也维护罗马利益吗。

寫到這裡,唯一的感嘆是:任何國家的強大,最關鍵的不是人而是制度,以及制度的穩定性。

以這個角度為出發點看,今日世界唯一百年國策的國家,必定會成為世界引領者,就讓我們期待吧。#苏纳克成为英国新首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